思政德育嵌入发展性学业辅导的高校思政工作路径探究

2021-07-06 13:27:23 钟娟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产生实效离不开人这个中心,是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本文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将思政德育嵌入发展性学业辅导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为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向。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发展性学业辅导;思政德育

、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是学生中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目前围绕高校思政工作的主攻方向是课程思政,目的是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不过,高校立德树人的途径显然并不局限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所强调的高校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为明显可见的事实是过去数十年的思政课程建设并没有完全达到“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的育人目标,所以才需要专业课程也发挥出所蕴含的思想引领、政治教育功能,与思政课程形成立德树人的合力。但是,“纯”思政课程未能完成的任务,专业课程思政能否对其加以补充完成,仍是一个未知数。专业教师对思政理论、方法的理解深度,在课堂上讲还是不讲、讲多还是讲少,对学生针对某些社情、国情问题的疑问如何评述和引导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监督中不易把控的隐性环节。而且即使教师尽责地履行了教之以事而喻诸德,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认同等等问题也很难在教学效果考核中加以衡量。

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产生实效离不开人这个中心,是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它应该具有三个特点:(1)有效的思政德育依赖于师生之间长期稳定的互动交流,时间、地点、形式应随意而自然,师生间平等对话、相互探讨,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或课程建设所体现的教师为主线、“知识内容”为框架、学生被动接受的“自导自演”过程。只有坚持这一点,思政德育才能找到它嵌入的最优环境。(2)有效的思政德育依赖于对学生需求的关照,是对学生在大学生涯中产生的不同阶段需求进行服务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思政德育是嵌入在这一服务中,并为更好的服务效果提供支撑。这种德育过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大学期间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职业能力、思想素养与道德修为,而不仅仅是为了德育而德育、为了学分而学习。只有坚持这一点,思政德育才能找到它嵌入的根本目标。(3)有效的思政德育依赖于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其运行过程既不需要考勤、提问、笔记、作业、考试的支撑,也不需要刻意地设计思政德育知识点、内容体系及宣讲重点。思政德育从本质上是倡导一种正确的社会主流观念,事实上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也能得到这些观念的信息碎片,它既不是什么晦涩的理论、也不是高深的技巧,学生并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重复这些信息。学生唯一缺乏的是主动地串联起这些信息,思考、引申其含义,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其加以利用,最终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服务、辅导活动,反而更有利于使用诸如探讨、体验、启发等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并针对学生学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需求加以灵活运用,帮助学生自主地认知、理解、认同德育观点并在未来的人生中践行它。只有坚持这一点,思政德育才能找到它嵌入的最优方式。

总之,高校思政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围绕学生,针对学生需求,不局限于课堂,在服务学生、辅导学生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出有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博学多才的高素质人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更多在课堂之外,只有引导教师把思政工作扩展到课堂教学之外,以学生为主体而非客体,以服务辅导为手段而非填鸭式说教,在师生交流中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品行,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学生发展与高校思政建设才能形成合力。

发展性学业辅导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主战场

(一)发展性学业辅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意义上的学业辅导,是指对后进生开展学习辅导与行为纠正,包括对该类学生的强化教育、强化管理和学习习惯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学者杨骞、马超山曾对这种“学习辅导”或“学习指导”有过详细的概念界定:一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教育,使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二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学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对象、学习条件等),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独立学习;三是就其方式来说,主要是结合各学科内容的教学(即渗透式);四是就其目的而言,其根本在于增强学习活力,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五是学习指导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

不过,现代意义上的学业辅导远远超出了这种消极应对、非发展性的学习辅导范畴。20世纪以来,学业辅导理论在发达国家高教领域获得高度重视,代表性理论包括强调发展学生智力的苏霍姆林斯基智育观、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赞科夫实验教学五原则、巴班斯基教学最优化理论中对各个教学组成部分实现最优化的阐述以及斯卡特金关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等。现代学业辅导理论的主流强调“发展性学业辅导”,即“辅导者关心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尤其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以便帮助个体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 也就是说,第一,发展性学业辅导表现为一个体系性工作,不仅要适时提供学业辅导,更要关注可能影响学业的因素,实现预防性干预,根据大学生各个心理发展阶段给予相应的分段式教育。第二,发展性学业辅导也体现为可持续、全方位的辅导体系,依据大学生学习特点,每个学习阶段有所侧重,落实分阶段辅导模式。第三,发展性学业辅导追求积极性和预防性的工作目标,通过辅导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挖掘学习潜能。第四,发展性学业辅导在内容与过程上注重发展性,要帮助每个学生定制适宜的个性化辅导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最有效的学业发展,使其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掘。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性学业辅导理论立足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师生双方实现互动;二是教师依据发展性原则对学生开展辅导。因此,需要坚持三个价值导向:一是坚持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而非客体;二是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坚持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三是强调发展的创新性,关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一价值导向是大学教育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的必然结果,学生是育人体系的主体,教师是辅助主体实现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发挥作用的根本在于根据学生阶段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需求,以“导”为主线,以“学”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重新审视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关系,以学定导,以学定教,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与创新性发展。

有关发展性学业辅导实施路径的研究认为,发展性学业辅导一般包括“大学生学业适应辅导、学业规划辅导、学业创新辅导、学业发展辅导”四个阶段任务,是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辅导模式。第一,学业适应辅导。其主要目标群体是大一新生,工作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我调控,同时加深其对专业的了解以及确定学业规划与树立职业规划。第二,学业规划辅导。其主要目标群体是大二学生。辅导目标是强化专业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实施学业规划。此外,该阶段还应该注意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第三,学业创新辅导。其主要目标群体是大三学生,工作目标是加强素质培育、强化学术能力,努力提升学业水平。第四,学业发展辅导。其主要目标群体是大四学生。辅导目标是提升职业素养,顺利实现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同时注意对学生考研、留学等继续教育问题的支持与辅导。

学业辅导的组织体系则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学业辅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学业辅导活动,满足大学生多种学业发展需求,为落实学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第二,学业辅导队伍。高校有必要建立一支以学业导师、专职辅导员以及朋辈(低年级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志愿者)为主要力量,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学业辅导队伍。学业导师负责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指导,辅导员则主要负责选课指导、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咨询指导,朋辈经过相关训练后可以向低年级学生提供自身在大学期间获得的学习技巧和有益经验。第三,心理咨询机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测试和职业测评,引导大学生科学清晰地认知自身特点,了解测评结果含义及改进方向,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并为优化学业辅导方案提供信息支持。

此外,发展性学业辅导体系要取得良好效果,还需要树立科学的辅导方式方法体系,例如综合运用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和网络化辅导等方式提供有效的全方位辅导:个别辅导借助专业辅导方法与技术,提供针对性的定制服务,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团体辅导则是学业辅导的普遍形式,集中性好、效率高,但缺乏针对性;网络化辅导主要用于阶段性专门辅导,以便覆盖学业生涯辅导的全过程。三者各有侧重,可以结合使用。

(二)思政育嵌入发展性学业辅导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

由于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并且多数课程需要使用课堂教学方式加以实现。因此,“如何将思政之盐溶入课程之汤”是一个极难应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内,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能否达到有效的思政德育效果?师生间的交流是否让学生理解和认同了思政德育的观点?这些问题都很难得到评估。因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显然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需要为师者不断地加以引导和强化,并且这一过程需要来自学生的主动要求,教师则以辅导服务途径加以实现。从这点上讲,以考核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显然更为单向、以学生为客体、以为主线、以考核为手段,并且时间短暂。这一思政德育过程即便触及了学生三观的躯壳,也很难深入其灵魂。

发展性学业辅导则不然。首先,它给予思政德育充足的时间,贯穿大学生整个在校学业生涯,为夯实思政德育效果提供了条件。其次,发展性学业辅导是以学生为主体,因应学生需求,以辅导服务为主要形式的育人过程。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平等、交流更为充分,这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对思政德育的认可程度。第三,发展性学业辅导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阶段,设定了“大学生学业适应辅导、学业规划辅导、学业创新辅导、学业发展辅导”四个阶段任务,这种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辅导模式为思政德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嵌入空间,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有目的、多样化地植入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思政德育,显著提升德育过程的效果。第四,由于发展性学业辅导是一种服务辅导为主的教学形式,受到空间、时间限制更小,以学定导,以学定教,其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更为灵活,“讲授、体验与启发可以结合使用”。由于并非课堂教学,在“讲授”中可以将思政德育内容很方便地贯穿于典型案例分析、国情社情评论、国际事件探讨,引导学生对特殊情境进行讨论,让学生学会系统理解真相、客观看待问题、辩证发现规律。在“体验”中灵活运用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法,辅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和认知经济社会现象,在思考中获得新知识、正确观念和情商训练。在“启发”中则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校外专家、成功校友、模范人物举办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确立学业、职业以及人生规划时拥有正确的三观与家国情怀。最后,由于发展性学业辅导是一个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辅导的过程,因此对其思政德育效果的评估也可以非常灵活,学生参与志愿者比例、考研率、入党率等都可以用来衡量其德育效果。

借助发展性学业辅导开展思政德育的一些建议

1.基于整体性制度框架将思政德育全方位嵌入学业辅导过程

首先,推进发展性学业辅导中教师、本科导师、辅导员和朋辈导师队伍建设,强化辅导人员实施思政德育的责任意识和考核机制。其次,依照教学框架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主体创新的思路,设计一套围绕学生发展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灵活多样德育教学制度,切实保障学业辅导的思政德育效果。

2.构建师生充分交流的制度与环境

发展性学业辅导的含义就是“教师与学生长期保持充分的互动”以及“教师对学生开展发展性的服务与辅导”,这一特点是保证思政德育能够取得效果的关键。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度与环境建设,鼓励教师等各类辅导人员参与到课外延展学习、小班教学、竞赛辅导、社会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中来,并在辅导活动中认真贯彻德育教学制度,在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情操。

3.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思政德育工作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成形阶段,许多心理问题恰恰是其认知方式、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等存在缺陷带来的后果,思政德育正是心理辅导工作的利器。一方面,要强化组织人员建设,凭借其专业背景将思政德育融入到心理辅导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创新心理辅导方法,借助团体干预方式,在团体情境下重新树立其道德观,发挥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心理疾病学生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革新自我的道德观念、调整改善认知社会与他人的方式方法、树立家国情怀的理想、抱负与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车,“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2012):186190

[2]陈凌、蒋莉尧、林仪、谢丹琼,以补充教学为平台的理工科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探究[J],大学教育,201504):9799

[3]李春雨、闺静、陈璨,方法性教学导向的大学生学业辅导[J],时代教育,201407):100101

[4]李昕,营造“三全育人”生态圈:高校思政工作“新三同”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017):2426

[5]李秀明,朋辈辅导在高校学业预警中的意义及实践方法[J],大学教育,201403):12+98

[6]沙招友、周继超、聂羽西、高福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育人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809):4648

[7]商云龙、崔春花、丁贞栋,加强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北京教育,201412):2022

[8]商云龙、朱冬香、刘刚,大学生发展性学业辅导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12):4244

[9]王秀彦,发展性学业辅导:高校学生工作新视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5354

[10]徐岩、周旋,以主体协同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实效[J]人民论坛201909):120121

[11]杨骞、马超山,学习指导的意义探微兼谈学习指导的理论依据[J],教育科学,199601):2124

[12]郑文、丁新华,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效果研究[J],心理研究,201508):7882

责任编辑:赵秋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文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将思政德育嵌入发展性学业辅导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为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