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为基,业务为翼,发挥“党建+业务”协同育人作用

2023-03-01 14:39:42 魏科年 ,曹靖妤,

党建为基,业务为翼,发挥“党建+业务”协同育人作用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样板支部案例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工程中心是学校化工材料学科实验类教学和实践基地,中心党支部能对标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 秉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方针,围绕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组织生活中嵌入业务发展内核,打造党建与业务“双擎驱动”工作格局,推动党建工作出亮点、出特色、出典型,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坚持“领航+服务”,打造党建提质聚力高地

1、抓好“双带头人”,彰显头雁效应。

选拔党性修养高、业务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党建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发挥其在领航、表率、联动等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发挥好“头雁效应”。

2、坚持挺身一线,充分提升服务效能。

支部党员坚持常年工作在师生实践教学的最前线,能最广泛最直接了解广大师生的第一需求,通过直接参与破解工作中接触到的重点、难点和堵点,在实践中有效提升党支部的服务效能。

3、实施双向培养,发挥育人合力。贯彻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的理念,支部成员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挂职科技副总锻炼、承担企业横向课题、带领工程类学科竞赛、指导毕业实习等措施,不断提高这支实践教学队伍能力水平,教师中具有工程经历背景者占比已达到95%。

4、融合党建业务,凸显工程能力。结合学科人才培养特点,以教学科研团队、学科竞赛团队等为依托,鼓励党员教师吸收优秀学生参与课题组学术活动,实施专业学术训练,参加高端学科竞赛,以党建带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构筑“固本+强核”,抓实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1、、党建和专业共建,助推工程型人才培养

支部探索构建以“同心、同向、同行”为基准的党建业务融合建设机制。中心党支部积极参与现代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和化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常州大学)的整合,助力“面向未来、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常州大学工程教育实验中心的建设。中心建立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融合一体、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辅相成,集系统教学、创新实践、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方面,以全国化工专业认证为契机,打造实践创新实验平台。中心能时刻以国家对工程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导向,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技术在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及时完成了化工类专业实验室的升级改造工程,及时解决了实验室供水管道、电气线路等基础设施老化,危化品管理手段落后,三废处理设备配置不到位,通风柜排风量不足等专业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技术改进滞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问题,2022年10月,支部协调各方进度,确保实验室改造升级到位,助力了工程实践创新的迭代发展,保障学院顺利通过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国家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场考查。

另一方面,研发实践创新设备,实现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支部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对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和契合新时代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更新教学设备,将先进仪器设备应用于实验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和最新成果,实现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相互衔接。如研发和新建了阻力泵综合实验装置、过滤实验装置、传热和精馏实验装置等,其中部分实验装置采用DCS系统及智慧管控APP软件,可实现电脑、手机和平板切换操作,彻底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程中心支部新建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学生化工原理实验、仪表及自动化实验、校内实习、化工原理实验大赛以及企业员工培训。实现教学情景企业化、课程模块化、实训平台化、能力工程化和素质综合化。

    2、、党建和教学共融,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效

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基层教学组织的“双基”作用。为实现教师人人讲育人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支部能找准工作结合点,建立工作融合强联系。在教研室、党支部层面,建立工作融合的强联系。从教书与育人的目标要求出发,梳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上党务和业务融合建设和发展的可行性;多层次地开展支部成员课程思政培训会、专业负责人课程思政培训会、课程思政专题讨论会等活动,通过让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结对的方式进行课程思政集中研讨,群策群力地挖掘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殊的课程思政元素。

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课程育人全面覆盖。根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建在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上的优势,开展实践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演示观摩评价活动,围绕所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主线与脉络、思政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等方面,经常性开展党务和业务融合促进的工作研讨,并积极组织本支部党员参与学院石油石化类课程思政案例的集体研讨和撰写,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和新入职教师更加精准地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使实践类也发挥了课程思政“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贯通。

                                             

     


3、、党建和实践共赢,打造“新工科”育人格局

打造五维育人模式,助力“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提升。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他们不仅要在技术上优秀,还应懂得经济、社会和管理,兼具良好的人文素养。党支部针对化工类学生,基于五个维度(论坛讲座、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科普实践、创意宣传),探索了“一个核心—三个层次—六个要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一个核心即:核心素养;三个层次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要素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通过打造富有专业特色的“化学化工节”第二课堂品牌,邀请几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借助学院科研平台和资源,开展化学化工系列科普讲座,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化学化工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激情,内生学习动力,增强专业自信,助力学生人文素养、创新创造、社会责任的养成,形成了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创意宣传、论坛讲座的第二课堂系统化育人体系,实现与第一课堂的无缝对接,努力打造“新工科”育人格局

高端学科竞赛屡创佳绩夯实专业自信。支部努力探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三促”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坚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助力本科生在专业赛事中取得喜人成绩。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化工专业顶级赛事,2022年全国有415所高校共计2939支团队参加此项竞赛,全国仅设有12项特等奖,工程中心支部参与指导的“氢流”参赛队喜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殊荣。2022年全国有350所高校1000+支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支部参与指导的常州大学一队荣获全国6 项特等奖之一。工程中心支部教师敢于引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助力学生参加全国高端学科竞赛并屡获佳绩,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责任编辑:魏科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围绕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打造党建与业务“双擎驱动”工作格局,推动党建工作出亮点、出特色、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