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组织教职工第四次政治理论学习

2021-01-19 12:39:47

学院组织教职工第四次政治理论学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主 旨 演 讲   

6月11日下午,机械工程学院组织教职工第四次政治理论学习,党总支书记马晗初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主旨演讲精神,并对讲话进行重点解读。习总书记的主旨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一是挖掘文明力量5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总书记站在亚洲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深刻阐释中国的文明观,为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和平发展提出中国主张、贡献文明方案,赢得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现场聆听嘉宾广泛赞誉。

首创性,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开宗明义,深刻阐明文明对现实世界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习近平主席一直以来不断思考的时代之问。“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饱含深情地回顾亚洲文明的悠久历史,列举亚洲文明的辉煌成果,展现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的历程,阐明亚洲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贡献,进而首次提出“文明自信”的概念。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习近平主席用三个“期待”概括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与会嘉宾强烈共鸣。

二是宣示文明主张  。相异的文化有可能构成一个共同体系吗?“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揭示了文明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从文明视角、精神层面挖掘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前进动力。

习总书记在演讲中提出了四点主张,为文明交流互鉴指明路径: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三是肩负大国担当。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及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同亚洲、同世界的关系,解释了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根脉、源泉和发展进程,阐明了中华文明同亚洲文明、世界文明的深刻关系。“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五千多年悠久的中华文明,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有广阔的世界视野,追求天下太平、天下大同。” “君子和而不同”,这种丰富的包容性,对推动当今的全球良治、减少冲突、迈向和平具有深远意义。

(责编:马晗初)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院组织教职工第四次政治理论学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主 旨 演 讲 6月11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