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战“疫”|一堂意义非凡的线上党课

2021-01-19 16:39:20

新传战“疫”

3月11日下午1点,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到解放日报首席摄影记者张驰来为全院师生分享“战疫最前线”的故事,学院党委号召全体师生党员参加,近100名师生利用zoom平台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线上课,副院长诸廉主持了讲座。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上海市采取了对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定点集中收治模式。张驰记者作为唯一一位获准进入金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肺炎治疗区域的媒体记者,在专门收治危重症患者的A3病区,与医护人员同吃同住3天,用相机记录了发生在这里的点点滴滴。

张驰记者还向大家介绍了当初主动请缨去前线的真实心境。据张老师介绍,因为金山临床中心只允许一位媒体记者进入,这就要求记者要同时兼顾文字、摄影与视频制作,而自己又是一名党员,要用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铿锵誓言,于是义无反顾地报名来到了前线。所以,他反复向同学们强调技不压身的重要性,告诉同学们在学校要多涉猎,精专业。

随后,张驰记者又以图片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了发生在中心里的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在疫情之下更显珍贵的暖心瞬间。他还向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武汉前线医疗工作者们的敬佩,正因为前往现场,才更加了解到医疗工作者们面临的重重危险,对他们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在提问环节里,学院党委书记樊娟提到了如何看待新闻工作者这份职业”。张驰记者认为,现代记者其实就是当代的史官,通过一篇篇报道汇集成历史如果A3病区始终没有出报道的话,那么未来就不会有人记得这些医疗工作者们的辛苦付出。这对医疗工作者是不公平的,亦是新闻工作者的失职。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沛芹对主流媒体在这场疫情报道中的情况进行提问,张驰记者围绕主流媒体的责任、社会的复杂多样性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一一作出解答。

樊娟书记在讲座后的分享中表示,这次逆行,很多媒体人在一线讲述了医务人员与死神抢救生命的故事,讲述普通人的点滴付出、讲述一个个家庭的悲欢离合……这是新闻人的天职。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师,要为培养更多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而不断努力。

随后,新闻传播学院各个党支部就这次讲座展开了讨论,党员分别发表自己的感想。

院长郭可表示,“此次抗击疫情,新闻工作和信息公开是重要环节,疫情也将深刻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社会的进程。这当中新闻传播教育和科研尤其值得反思,高校的教学内容如何更新,以及课程体系如何能跟上重大事件的变化等等,都值得思考和探讨。

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向丽华表示,“对比西方国家和政府在应对疫情之时的乏力,深感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在危难之时所具有的强大应对能力,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是中国人民得以在这个并不和平和稳定的世界、能够安心幸福生活下去的不竭动力。”

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李美表示,“这次疫情的发生,让大家看到了普通平凡的人们不普通不平凡的一面,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无论是谁,都可以在面对考验的时候,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岗位也是普通平凡的,但我们一定可以在这个岗位上,努力做得与众不同。”

教师党员吴瑛表示,“作为一名新闻教师,每次重大突发事件都会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尤其像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从新闻的照片和文字中能感受到一线工作者们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努力。这些内容都将沉淀为民族记忆与历史记忆,有感动,有反思,希望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与学习。

教师党员张军芳表示,“听了张驰记者的讲座,深切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初心使命是救死扶伤,新闻记者的初心使命是深入现场,直面现实,记录细节。我们老师的使命应当是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认真努力地工作!”

教师党员刘佳表示,“我们的国家现在正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平民英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努力奉献,将人民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相信大家很快就能迎来这场战役的胜利曙光。”

教师党员苗萍表示,“当我看到他们脱下防护服时被汗水浸透的背部,仅有1小时左右的吃饭时间围坐在狭小的空间内不戴口罩就餐的场景,还有换口罩的间隙坐在椅上小憩的疲惫身影,心里非常感动。这次疫情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中国强大的凝聚力和行动力。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努力,坚信不久的将来抗疫必定成功!”

教师党员侯微表示,“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敬业精神让人特别感动,后勤人员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冲在一线的记者也让我们看到了新闻人的使命与担当。这让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作为党员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教书育人。感谢在疫情防治过程中作出贡献的每个人,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教师党员宋云娟表示,“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医护工作者们逆流而上,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从他们一些人身上,我看到了“爱岗敬业”这四个大字。每一种职业都有她的使命,无论在怎样的岗位上,只有爱岗敬业者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和贡献。在这次疫情中,医护人员、清洁工人、快递小哥、建筑工人、街道居委、一线记者……无数普通劳动人民都为疫情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反思我自己,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默默地呆在家里。所以,老师就踏实做好老师的这份工作吧。”

教师党员郑闯表示,“每一篇报道、每一次采访的背后,都可能有比报道本身更多的故事,通过亲历记者的讲述,可以让我们走进采访的场域,以记者的视角来解读新闻事件和采访过程,这有利于我们理解新闻生产所要考虑的诸多要素,也更深刻地体会这次疫情背后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

教师党员赵双表示,“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们新传校友学生也有很多活跃在志愿活动的一线,有的发挥专业优势在一线报道,有的在线上通过自媒体平台宣传抗疫知识等,有的加入到社区卡口的日常工作中等。育人不只于课本,更是要用实际行动传递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一代人影响一代人,薪火相传。”

教师党员马路遥表示,“越是在特殊和困难时期,记者所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大。疫情面前,他们没有退缩;艰难时刻,他们奋勇向前,深入一线采访的记着是最美的‘逆行者’,这些事实报道能很好地弘扬正气,消除谣言,真善美的故事更能鼓舞人心,给人希望与勇气。结合工作来看,在岗位中工作中,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以多语种的手段来传播这些一线故事,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对抗疫情的努力和赢得‘战疫’的信心。”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金恬恬表示,“今天跟着张驰老师的镜头深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看到了许许多多奋斗在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脸庞,但他们的默默坚守与奋力救治病人的努力透过汗水清晰可见。像张驰老师那样的新闻工作者们同样也冒着危险,将发生在抗‘疫’一线的点点滴滴讲述成一个个鲜明感人的故事,真正践行着新闻记者的‘四力’。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本科生党支部书记何乐雅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的生活被迫暂停,新年计划留在了去年。但仍有很多医务人员、党员干部、公安干警、社区志愿者等群体冲锋在前、连续奋战,为整个社会能够更快地恢复秩序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如何看待新闻这一职业,如何用自己手中的笔、键盘、镜头等记录重要历史事件中的点点滴滴,做一个合格的见证者是我们需要长期在实践中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学生,更是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学生党员徐惊奇表示,“张老师深入战疫一线,通过新闻人的视角为大家传递了真实情况,深为感动和佩服。我们要向包括张老师在内的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们学习。”

学生党员井惠子表示,“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党员,我深刻的意识到,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我们要勇于跑在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提高个人新闻素养,做真实全面的新闻报道。”

学生党员臧敏君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尽自己所能为阻击这次疫情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积极影响身边人,配合社区工作,坚决打赢这次疫情阻击战!”

学生党员詹金瑶表示,“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备受鼓舞,我要向他们学习,以身作则,带动身边更多人参与疫情阻击战,因为每个人都是和病毒斗争的一份子,我们众志成城,相信胜利的那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学生党员李显民表示,“张驰记者不仅是一线抗击疫情的亲历者更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记录者,他用镜头记录着不平凡。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感泪目,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生党员林珊表示,“在组织讨论会中,听闻了同学们身边的感人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家国情。在我的身边,也涌现无数基层工作者尽职尽责的身影:每家每户登记声音沙哑的负责人,工作到深夜的村委党员,主动做志愿者的入党积极分子。中华民族是一个坚韧不屈,生生不息的民族,一定会打败病魔!”

学生党员赵杰表示,“武汉有难,八方支援,大难兴邦,共克时艰。在这场残酷的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坚定的逆行者:医护人员、警察、新闻工作者、社区志愿者……他们在各行各业守护职责,守望明天。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90后请战前线的护士小姐姐。一句‘我未婚,父母未老,无牵挂’,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明媚的春天已经到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学生党员胡心宁表示,“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也该为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在小区当志愿者,帮忙登记来往居民信息,或是在网络上做辟谣,防止流言蜚语激起社会的恐慌。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这是我们青年力所能及的力量。”

学生党员杨婧宇表示,“年三十的时候,正值举家团圆之时,上海第一批医疗队的成员与家人告别,出征武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今,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处理危机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我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学生党员汪黄稳表示,“身为新传人,身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庆幸自己在面对舆论时可以少一份盲从,多一份理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从新闻的照片和文字中能感受到一线工作者们抗击疫情。冲在一线的记者也让我们看到了新闻人的使命与担当。张老师深入战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