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党支部党员“云”支教 生命之源溯健康

2022-02-21 16:40:14

8月22日下午3时,社团党支部2020“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实践队进行了第八次线上科普支教课程——《饮水思“洁”》。本次课程中,实践队队员肖华帆和胡宇鹏为湖北省保康县、巴东县、长阳县近四十名留守儿童讲述了一节关于“水”的科普知识。在实践队员的介绍下,小朋友们对“水”的了解更近了一步。

日常出发 循序渐进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自然物质。但在小朋友的世界里,水或许只是他们渴了需要喝的物质。抓住这一点,实践队队员肖华帆用日常饮水来引出本次课的主题。本次知识科普课程从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出发——什么样的水可以饮用?问题一出,董喆瀚小朋友便立即与实践队员连麦,“我认为可以饮用的水首先应该是无味的,然后也应该没有味道”,小朋友紧张但又激动地回答着实践队员的问题。

为了考验小朋友前几次课程的掌握程度,实践队员反问小朋友:“无色无味的水一定可以饮用吗?” 董喆瀚小朋友犹豫了一会,随后激昂地回答道:“不一定!可能水中还有病菌。”当看到小朋友们对前几次课程中免疫知识的熟练掌握,实践队员们感到了由衷的欣慰。在与孩子一番讨论下,本次课程也正式开始。

图一,董喆瀚小朋友积极与志愿者探讨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童瑶 提供

动静结合 促进想象

歌德诗句中有这样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实践队员们明白仅仅靠PPT上面的文字和图片是无法让孩子们真正地学会这些科普知识。所以他们讲完了水可以饮用的三大条件后,开始了一个线上的实践部分——学会简易净水。每个实验都有其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实践队员按照这样的顺序以PPT演示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简易净水装置的组成以及每个小器材的作用。

当孩子们有了对这个实验的初印象后,实践队员接着播放了简易净水实验的完整视频。视频中实验者伴随着实验过程一步一步讲解,镜头也随着实验装置移动,更加生动直接地展示整个实验过程。结合实践队员PPT上图文的初印象,加上视频中连续实验操作的演示,孩子们对实验的了解不断加深,对实验步骤的模拟想象也有了基本思路。

图二,主讲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解实验装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童瑶 提供

虚拟实验 吸引兴趣

在之前的课程中,孩子们大多经历围绕在老师线上的PPT教学和线下的实验教学。实践队员考虑到孩子们天生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因而在此次课程加入了他们可能从来没见过的虚拟实验环节。在虚拟实验平台上,实践队员早已准备好了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实验的实验器材。随着实验的进行,孩子们的内心也逐渐澎湃,如同试管、试剂瓶和胶头滴管随着志愿者鼠标的移动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装有硬水的试管中产生了沉淀和少量泡沫,相对而言装有软水的试管中产生了较多的泡沫。”实践队员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实验结果的差异。实验结果的明显差异更是引起孩子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他们未来追求真理的无限动力。

图三,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进行虚拟实验。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童瑶 提供

生命之源 升华主题

在课程的最后,实践队员播放了一个关于水危机的短纪录片。纪录片一开始着重强调了水对于地球母亲的重要性,而在此时,水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就不再只是解渴的工具,而是对于所有生命都至关重要的物质。随着画面切换成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孩子们看见水污染让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也得知生活垃圾、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人类文明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终将伴随着雨雪的冲刷汇入江河,最终影响整个人类的健康。纪录片的每个严肃的画面都在告诫着孩子们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而本次课程的主题也深化为帮助孩子们树立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明确保护地球母亲生命健康的使命。

本次科普课程虽然跨时不长,但孩子们却经历了一场水的轮回。实践队员教会了孩子们判断水是否能够饮用,也通过各种实验方式展示了水的微观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了解了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行为对于水资源的威胁。一滴清水,一片绿地,一个地球。实践队员们相信通过本次科普课程,孩子们能够学以致用,能注意自身的饮水健康,也能保护地球的生命之源。

责任编辑:杨文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社团党支部2020“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实践队进行了第八次线上科普支教课程——《饮水思“洁”》。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