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抗击重大疫情中的党史观培育研究

2021-09-24 20:54:52 张丹

抗击重大疫情中的党史观培育研究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重大疫情的历史,是党百年奋斗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党史观培育融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抗击重大疫情的关键时刻,发挥党史“教科书”“必修课”“营养剂”的作用,能够在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中增加、增进、增强广大党员对党史观学习的认识、认知、认同,在继承传统、关注现实与改革创新的统一中为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范式提供现实素材和理论支撑。总结抗击重大疫情的经验,充分挖掘和利用疫情防控中的党建元素,在这场人民战、总体战和阻击战中,理应培育党史观。

关键词:抗击重大疫情;中国共产党;党史观;培育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的关键时刻,2021年初,党中央做出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的政治生活安排,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公开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第五次集中教育拉开帷幕。党史观在立场和观点上旗帜鲜明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鲜明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重大疫情的历史,是党百年奋斗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与国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百年来全球最为严重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将党史观培育融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抗击重大疫情的关键时刻和全部过程,发挥“教科书”“必修课”“营养剂”的作用,能够在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中增加、增进、增强广大党员对党史学习的认识、认知、认同,在继承传统、关注现实与改革创新的统一中为党史党建学科的研究范式提供现实素材和理论支撑。

一、在抗击重大疫情的历史长河中增加党史观认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1]培育正确的党史观,就是要在“史料”中“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2]“史料”是构建扎实党史观的基础,是党史观研究的资源库,推动着党史观的不断充实和丰富。作为党史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抗击重大疫情的主题主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主流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击重大疫情取得的成功和经验是巨大的。在抗击重大疫情中增加党史观认识,是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逻辑起点,即对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历史的辨认、识别,属于感性层次的认识。在抗击重大疫情中培育党史观,可以从历史和当下两个时间维度检视培育的成效。

(一)认识历史:在深厚底蕴涵养中学史明理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各个时期都有抗击重大疫情的深厚历史渊源,百年党史中追逐真理、追求理想的步伐是保证抗疫成功的题中要义。

在明真理中,笃信党史观。我国历史上每年都要发生一些影响较小的水灾、震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建国后先后发生的重大灾难有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特大洪水灾难、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历次抗击重大灾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旗帜,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其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坚定与挫折磨难斗争的步伐,丰富抗击重大疫情的党史。做好党史观的培育,增加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实践总结和习近平总书记树立关于历史思维能力要求的延伸。灌输理论要求我们一是由教育者向党员灌输原本不了解或不知道的中国共产党党史,二是引导广大党员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视角去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史,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区别。

在明理想中,笃行党史观。疫情是一次大考,在中国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提炼,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我们现阶段战胜疫情的精神保证,是发挥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瑰宝,是治理效能的经验传承。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扬了“三牛精神”的责任与担当,进一步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总结抗击疫情经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优势,坚定初心和使命,充分挖掘和利用疫情防控中的党建元素,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坚决跳出“历史周期率”,在这场人民战、总体战和阻击战中,理应笃行党史观。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镌刻,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真实展现,党执政党地位的巩固为党史观的培育奠定坚实的政治保障。开展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的中国特色防治道路不可重演更不可复制。

(二)认识当下:在国情政治筑基中学史增信

学习党史,指导当下,要做好史论结合,以史论今。[3]疫情在西方国家还在蔓延,这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防疫态势形成鲜明对比。对于党史的认识,与当下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识相得益彰,在对比中扭转“西强我弱”的旧知,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在自信中深化党史观培育。

在抗击重大疫情的道路自信中筑基党史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走的中国道路,是历史发展和国情政治的必然选择。纵观历史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历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是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融汇贯通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繁荣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新冠肺炎疫情由习近平总书记直接部署、亲自指挥,全国上下步调一致,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既是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成效。

在抗击重大疫情的理论自信中筑基党史观。由于传播速度飞快,涉及范围广,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次任务空间艰巨复杂的社会性公共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效管用,引领抗疫的方向,武装抗疫的思路,指导抗疫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凝聚升华为具有引领作用的准则。抗击疫情是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战场,也是培育理论自信的课堂。疫情发生后,中国率先成为第一个恢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质量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这不仅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修复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更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疫情防控中保驾护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历史,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经典故事。

在抗击重大疫情的制度自信中筑基党史观。中国在抗击重大疫情的进程中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治理成果。我国抗击疫情所取得的制度成果,一部分形成于毛泽东时代,比如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有一部分制度成果发展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例如为本次疫情提供了强大物质供给侧的供应链机制、产业链机制和物联网配送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加以梳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体现了多种制度优势。一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人民立场的最好诠释。二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显著制度优势。本次疫情防控中,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和部署,运行中加强顶层设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大的政治制度优势。三是选人、用人方面的显著人才制度优势。一切防控皆需人力,南湘雅、北协和、东齐鲁、西华西等多批医疗队第一时间赶赴武汉,一封封饱含热血的请战书向组织递交。四是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显著优势。我国坚持公立医院办医体系的优势在本次抗击重大疫情中凸显,与国外私立医院的“社会办医”体系和将公立医院私有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医者仁心的精神和可供及时调配的人力物力优势明显。

在抗击重大疫情的文化自信中筑基党史观。一个时代的精神品格是时代文化的积淀成果,刻印着不同的时代意义,抗洪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都是当代精神的时代烙印。历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不仅是国家间国力与财力的对垒,更是民族精神的较量。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凝练和培育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4]这是中国精神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伟大的抗疫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奠定了文化基础,推动了党史中的文化培育,增强了文化自信。

二、在抗击重大疫情的时代大潮中增进党史观认知

党史是党员的“必修课”,资政育人。[5]培育正确的党史观,就是要在“史实”中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6]“史实”反映了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重要阶段和事实,是党史观研究的关键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是党的发展过程中的“史实”。重大和重要不仅体现在轻重缓急的重,往往还是历史的转折点。在抗击重大疫情中增进党史观的认知,是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逻辑中介,即在认识党史观的基础上,知道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发生背景、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属于理性层次的认知,是党史观培育的前提。

(一)认知成就:在实践成果培育中学史崇德

作为思想道德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促进党史观在抗击重大疫情中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功能和作用的效能,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助推抗击重大疫情,起到了凝聚人心、汇聚人力的合力作用。

明大德,在爱国为民中坚守初心。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镌刻,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真实展现。循着百年党史,可以追本溯源中国共产党从哪来、到哪去的根本遵循。本着初心和使命,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通报疫情信息和公布防控方案,在自身疫情防控吃紧的情况下,为其他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疫苗使用,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大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央专门印发了在疫情防控中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通知,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类做好疫情防控指导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同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打牢基础。

守公德,在为民服务中知荣明耻。为民服务是历史上共产党员紧密联系群众,取得群众支持,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和方法。中国共产党注重在疫情防控中密切联系群众,突出了人民主体的地位。广大党员雷厉风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全面防控的措施,英勇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坚持在疫情防控中不仅讲述党史故事,还要讲好党史故事,挖掘故事背后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扬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高度赞扬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为赢得抗击疫情的决定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并称赞他们为英雄的人民。在疫情防控的总体阶段,有成绩也有教训。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巩固群众基础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不僵化,具有自我纠错和自我完善的机制。

严私德,在慎独慎微中率先表率。每位共产党员既是党史中的主角,也是纵观党史的观众。培育党史观,不联系社会中的个体,讲不好党史故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共产党员在最严峻的时候积极投入防控工作,挺身而出,在任务重、疫情险的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医务工作者在疫情中逆向而行,舍身忘我、义无反顾,科研工作者与疫情赛跑开展攻关,志愿者驰援湖北,这些都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仁心大爱与责任担当。党员在抗击疫情中的精神延续有助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奋斗精神。

(二)认知价值:在与时俱进助推中身体力行

深化对党执政规律的把握有助于深化党史观培育,需要深刻分析中国共产党发展脉络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正确看待三个“重大”,既要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发生的时代背景中把握党史的特定性,也要置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把握党史的规律性,更要联系当下、展望未来把握党史的时代性。

重大事件助推党史发展。党史由千千万万件历史事件组成,重大的党史事件往往是时代转折关键点,重大事件的发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来评价本次重大疫情事件,“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来描述防控举措,[7]这“六个最”足够凸显本次疫情的重要程度。作为党的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既要坚决打击别有用心者将疫情污蔑为武汉制造、湖北制造,也要正确分析,坚决纠正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

重要会议充实党史内容。重要会议多为党中央集体智慧做出的重大决策,充实了党史的发展。深刻理解会议背后的故事,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有助于在正反两方面经验中获得启迪。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1945年的六届七中全会和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分别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我们党正确运用唯物史观总结运用历史的光辉典范,在对历史总结、反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提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进行疫情防控专题研究,站在最前线靠前指挥,亲自部署,还深入第一线进行调研和指导,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在抗击重大疫情取得阶段成果后,及时召开表彰总结大会,在攻坚克难的历史进程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重要人物丰富党史形象。重要人物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钟南山、李兰娟、张辉、鲁力、逆行者……这些人物定格在党和人民的发展历史上,再次表明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体现了人民的立场、人民的观点和群众路线。抗击重大疫情的成果昭示了在党史上除了要发挥重要人物的作用,还要依靠广大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紧密团结人民,激发广大人民坚韧的意志。党史观培育离不开党史党建的素材,党史观研究中还要注意从重要人物的评价和回忆中挖掘鲜活的历史,尤其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的多元描述,能够还原真实的历史。本次抗击疫情中众多人物的描述让《方方日记》在出版背后的政治阴谋不攻自破。

三、在抗击重大疫情的全球风云中增强党史观认同

党史是共产党人的“营养剂”,受益匪浅。[8]培育正确的党史观,就是要在“史观”中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9]党史观作为唯物史观,不仅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还是方法论。抗击重大疫情中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拒绝“抽象的人性论”和“重新评价”重要人物,反对以“零碎的片段史”“用心裁剪”历史会议和历史事件。在抗击重大疫情中增强党史观的认同,是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逻辑终点,即对历史观念培育的共识,并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宿感,从而指导和约束自身行为的心理倾向。

(一)认同共识:在时代意义践行中学史爱党

党史姓党是毫不动摇的底线,重温党史能让心中倍感正能量。抗击重大疫情的实践成果,既是我们党新时代化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创新,也是党领导进程中彰显党建水平的重要里程碑。爱党就要还原党史,坚决同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党史和历史虚无主义是对立的,否定党史就意味着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升历史思维能力,需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查清各种所谓“还原历史真相”的借口。

拒绝以“抽象的人性论”代替社会人。党史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个体,不是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个体,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脱离抗击重大疫情的历史现实,用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打着所谓“内幕消息”“武汉日记”“武汉病毒”“吹哨人”的字眼,伺机丑化、污蔑、攻击中国抗击重大疫情的现实,给我国抗击重大疫情设置屏障,直接目的是扰乱人心,根本目的是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抗击重大疫情的进程中,有爱国精神、大局意识的特定社会属性的人民才是党史中的英雄。在中外对比中彰显出中国人民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这正是作为社会人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所在。甚至有西方媒体称赞,看到“封城”后的武汉景象和“封国”下的意大利乱象,才懂得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在中国。

拒绝以“零碎的片段史”裁剪历史事件。在党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的延续性,是一种彻底的唯心主义思潮,借“重新评价历史”“深刻反思历史”来反对党史的宏大叙事体例,以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党史将实事求是的叙事方式作为学科范式,由若干真实的党史片段组成。放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体例中,可以完整、真实地查看历史。抗击重大疫情的完整、真实体现是武汉人民顾全大局,为全国防疫赢得了时间;各级政府建立疫情防控和预警体系;无数医护人员逆行而上,为抢救生命倾心尽力;无数志愿者构成了群防群控的靓丽风景线,这些零碎的抗击疫情历史片段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的锤炼,具有在巨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独立应对的能力,更彰显了党中央统一领导的强大力量和显著优势。

构建“大党史观”还原党史。“大党史观”强调既在大历史观的框架下审视中国的抗疫成果,又要超越党史研究的时代框架体例,带来更高的格局。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之际开展党史学习,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党史观的培育,不仅要关切历史,还要立足当下、擘画未来。历史只有挖掘背后的意义,才可以成为史观。挖掘史料,追溯史实,除了更清晰地还原过去,具备联接过去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启迪未来,以史明鉴,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提升广大党员用历史思维能力为治国理政提供启迪和借鉴。抗击重大疫情不仅丰富了我国治国理政的经验,还为我国未来抗击重大疫情、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赋能。

(二)认同命运:在共同构建引领中学史爱国

抗击重大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洪水、防治非典、抗击地震的制胜根本。党史与国史是一脉相承的,党史是国史的缩影。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开篇就与国家的历史紧密相连。抗击重大疫情的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综合国力是从容面对各种疫情的坚实底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凸显。

在携手共建中筑牢党史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在新时代具有空前的感召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让人退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我们发现党的历史上抗击重大疫情都以反面训诫的方式告诫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面对全球逐渐变暖、核辐射等重大打击,任何栽赃陷害、釜底抽薪、混淆是非的手段,不仅对其他国家和世界人民造成伤害,还将反噬其身,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全身而退人类生活在交互的时空里,坚持多边主义的发展道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携手应对的王道。在中国抗疫最困难的时候,周边的邻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日本政府标注有“岂曰无衣,风月同天”的物资援助、俄罗斯“硬核直男式”的救援方式、巴基斯倾尽全力派军机运来的物资、伊朗外长扎里夫用古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给我们打气。相比多数国家的援助,美国的用心及其险恶,意识形态的斗争比抗疫正面战场更为严峻。讲好党史中的抗疫故事,为其他国家提供抗击重大疫情的参考,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以自信、负责、担当的政党形象迎接百年华诞。

在载体创新中筑实党史观。培育党史观,不能停留在传统媒体的方式方法中,还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与时俱进,直面网络历史虚无主义,强化网络育人,构建强有力的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党史姓“党”,要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做好党史宣传教育,准确把握党史宣传教育的方向、定位、内容和形式,培育两者的成果转化,守住意识形态阵地,要辩证认识国内和国外两个发展大势,善于在危机中孕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以更变相的隐蔽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单纯利用传统媒体或新媒体降低了党史的宣传效度,应该将两者进行联结,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多方面、多角度展现。党史观培育还要因地制宜,挖掘本国本土的红色资源,充实丰富党史素材。抗击重大疫情中蕴含有丰富的党史,挖掘身边的抗疫史实,讲好抗疫故事,借助新技术新手段,筑实党史观培育。

作为百年党史中的沧海一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重大疫情和党员的党史观培育在研究价值上具有耦合度,一方面党史是抗击重大疫情的宝贵经验库和教育素材库,两者对党史观的培育都具有催化酶作用。另一方面,抗击重大疫情也在检验党史的选择结果,从百年党史中可以汲取抗击重大疫情的前行力量,在筑基党史观的过程中凝练伟大的抗疫精神。

参考文献:


[[1]][5] 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1).

[[2]][3][6][9]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5(1).

[[4]][7]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2).

[[7]]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2). [[8]]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N].人民日报,2019-01-28(4)

责任编辑:张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总结抗击重大疫情的经验,充分挖掘和利用疫情防控中的党建元素,在这场人民战、总体战和阻击战中,理应培育党史观。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