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1-06-07 16:32:47 曹慧平

摘要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和国家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课程思政建设的党建理论基础不扎实、形式主义严重、党员教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应当从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构建顶层设计和分层落实协同育人制度、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搭建高校智慧党建云平台以及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索教工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实现新路径。

关键词:教工党支部;思政教学;协同育人;立德树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改革攻坚期,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处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凸显一些新矛盾,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务之急。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的实施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各类课程都要深挖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探索教工党支部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团结凝聚高校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堂教学,激发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主动性,增强专业教师“守渠种田”的素质与能力,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协同育人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的需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立身之本。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互联网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空前提升和扩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渠道,但也在客观上为错误思想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很容易对高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在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冲击下,大学课堂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价值观塑造,大学生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追求所谓的“精致利己主义”。教工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有助于强化专业教师的道德培养意识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各门课程的思想和价值内涵,提升学生对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塑造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的发展程度直接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深远影响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的重要制度设计,是推进高校教工党支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必须把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教工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教育引导教师在课程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地位的引领作用,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才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自觉把个人的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为一体,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二、现阶段教工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困境

(一)课程思政教学缺少扎实的党建理论基础

“重业务、轻党建”是当前高校教工党支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党员甚至认为自己的科研、授课是主业,党建成为了一种“副业”,对党支部行使的引领功能、团结凝聚群众和教育管理党员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认识不足。这种认识导致教师对党的基本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对互联网传播的西方思想意识形态没有辨别力,对于西方意识形态的侵入缺乏防范意识,盲目崇拜西方,很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有的教工党员存在利己主义思想,入党时的初心和誓词早已抛之脑后,在工作上存在“搭便车”行为;也有部分教职工缺乏党员的身份认同感,迎利而上,临威则退;部分青年教师具备海外留学经历,但对党的认识不足,了解不深,海外留学时曾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因此更加难去亲近和融入教工党组织。

课程思政教学要求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使很多教师专注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忽视了价值塑造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因此平时工作和精力更多地放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上,缺乏对党建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系统培训,直接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教工党员不重视党支部建设活动的开展和理论学习,思想政治认识不够,就难以提高政治站位,无法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非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就更为有限,如果不当言论在课堂加以传播,则很难保证课程思政教育达到育人效果

(二)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存在形式主义

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教育、管理、监督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重要职责。高校教师普遍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承受着巨大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导致很多高校党支部组织活动流于形式,自身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首先,党支部建设工作方法落后,对党员教育形式单一,照本宣科、读文件现象严重,导致党员教师对党的组织生活缺乏兴趣,少部分教职工党员不愿参与组织生活和支部活动,有的党员则选择性参与,和职称评聘有关的活动积极参与,无关的则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其次,教工党支部在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时安排得多、落实得少,不能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指导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活动,组织生活制度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搞形式主义,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还容易助长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等行为,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公众面前的威信和形象,会导致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调动广大教工党员的积极性,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三)党员教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不健全

目前,高校各级各部门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有着严格、细致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教学和科研成果是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出国访学的重要依据。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并没有纳入教师考核机制,更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健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队伍体系以及政策保障体系,系统修订专业教材和教学大纲、遴选教材、强化教师课程思政培训等,课程思政建设也逐步成为学科与教学评估、专业与课程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但目前课程思政教学也未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党支部建设流于形式,教工党员知识理论储备不足,支部的凝聚力不强、权威性降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落后且缺乏力度。教工党支部经费来源不足,教工党支部难以有效地开展活动,党支部活动比较单一,缺乏必要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手段。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给教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使得教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实现,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更无从谈起。

三、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一)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促进党建和教学协同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一国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基础之上。树立教工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有助于党建和教学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配合”,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高校教工党支部要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明确党建和教学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会加强和改善基层党支部的中心地位。只关注教学而忽视党建,容易迷失方向,不结合教学抓党建,则容易流于形式。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配合,专业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三重责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价值引领者。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更是专业课、通识教育课等所有课程的核心要求,强化教师 “守渠种田”的责任意识,内化于心,才能落实到行动。

(二)构建协同育人制度,实现顶层设计和分层落实的有机结合

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教工党支部是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的基层组织。高校通过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可以提升高校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和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组织育人和教学育人的深度融合,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和落实教书育人的使命。

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需要高校党委行之有效的顶层设计。高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教工党支部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全面把握新形势下教工党支部的工作定位,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学院党组织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并出台党建和教学协同育人制度。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压力大,课程思政建设对党员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高效开展工作,是摆在党员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工党支部应创新思维,转变理念,把课程思政作为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载体,在教工党支部组织活动中有效地将党支部活动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将原来单一的理论学习扩展为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会等会议中增加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研讨,加强院系之间的横向交流,学习借鉴其他院系建设经验,多维度、多方向探索教工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制度,增强组织凝聚力,实现以党建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以教工党支部成员为核心,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全方位的考验,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增质提速,单靠个人力量很难实现,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加强交流合作,是提高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工党支部成员中既有专业教师党员也有辅导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要加强三者的协同合作,共同克服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学院可以以教工党支部成员为核心,结合学科专业特征,建立知识结构完善,老中青搭配合理的教学团队,将教工党支部的建设与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有机结合,研究和探索构建教工党支部与课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现方式,利用协同合作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顺利实现。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课程示范、教学研讨、课程说课等形式,探讨和交流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经验交流,讨论编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教研成果,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研究,拓展教学资源,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形成“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教育教学内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青年教师由于入职时间短、教学科研压力大,立德树人意识不足等原因,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学设计以及学生引导等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可以深入了解青年教师的需求,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和培养,发挥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

除此之外,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要贯彻课程思政,把党建工作落在实处。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中,党员教师要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意志力、自控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人格培养,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教工党支部也可以通过社会实习、主题宣讲、专题调研、事迹教育、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形式拓展校内外各类德育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搭建高校智慧党建云平台,创新党建和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党建模式和单一的互联网络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将党建工作和课程思政教学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相结合,打造高校智慧党建云平台,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要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智慧党建云平台是一个资源信息共享、互动交流、智能管理的系统,集党务管理、党员服务、党纪监督、课程思政、数据分析、学习测试等功能于一体,能够实现党政建设信息化、党建工作系统化、网络学习常态化、党员管理高效化。依托党建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等资源建立党建资料室和网上思政课堂,实现党员自主学习,让党课学习、组织活动、课程思政等都能在线上轻松实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员的工作压力,解决基层党支部工作虚化弱化、党员学习资源不足等问题,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整改提供工具支撑,实现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深入融合。

(五)完善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激励机制,激发思政育人动力

当前,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在全国各高校中已经达成共识,各高校积极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党员教师仍然存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疲于应付等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教工党支部激励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各高校首先应把基层党建经费纳入高校年度经费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学校教工党支部以及其他基层党支部日常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需要将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成效纳入教师考评体系,在人才引进、教学评价、课题申报、职务(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中赋予党支部建设和课程思政一定的权重,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支部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将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结合起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使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动力。

 [参考文献]

[1]谢辉.治理之道: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N].人民日报,2019-9-9(13).

[2]王得祥.新时代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要求与创新策略[J].高教学刊,2020 (28):46-48.

[3]李洪华,戴树根,刘德顺.湖南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0):120-123.

[4]王禄.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19(03):102-107.

[5]马跃.形式主义:内涵、类型与危害[J].理论建设,2019(06):69-72.

责任编辑:赵秋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教学协同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探索新路径。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