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弋琳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摘 要】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中,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科学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要继续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挖掘高校的课程思政资源,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艺术教育在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将促进学科之间的审美融合,推动艺术与思想的碰撞,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大学生的心身健康。
【关键词】课程思政 艺术俱乐部制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预示了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艺术教育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是素质教育和“三观”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塑造正确的“三观”、培养科学创新的精神,实现学校艺术教育的全覆盖,促进大学生心身健康和全面发展,正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课程思政:高等教育的时代呼唤与历史抉择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理论、精神追求与价值观念融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本质是立德树人。从2004 年开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文件先后出台,思政课程改革工作由此展开,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的理念越来越清晰。课程思政通过深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课程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人格培养、政治认同、国家意识与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和所有课程的固有知识、技能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健康的自由发展,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课程思政强调在思政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创新思维,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当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风云变幻,我们要在各门课程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思想和方法去教书育人。课程思政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5 年开始,落实“两纲教育”,推进以“学科德育”为理念的课程建设,把德育核心内容融入课程中。按照学科德育资源配备,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的高度融合,提升德育实效性,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阶段,从2010 年开始,启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聚焦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探索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顶层设计,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指向,因地制宜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设计,重点解决大中小学德育实施的统一性、整体性与有机性。第三阶段,从2014 年开始,实施德育综合改革,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把“立德树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逐步形成了“课程思政”的理念。重点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将教书育人贯串于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串于教育教学,全方位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体现出教师的育人责任与课程的育人功能。
2020年6月,为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才干、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爱国情怀,重点抓好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态度、认知能力、人文精神、法治意识与国家安全意识等课程,着重打造体育与美育课程,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素养,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与创新力。
二、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在动力与必然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素质教育以人的性格为基础,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提高人的综合能力。
学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电影和近年来提出的电子竞技等门类。艺术俱乐部制是高校大学生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审美教育,艺术课程思政的融入无疑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美感,启发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在艺术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立足时代,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与创作观。当前,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人民对教育有了新的期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努力发展素质教育,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以艺术教育助推素质教育的发展。
首先,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把开展艺术教育作为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形象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因材施教,陶冶学生情操,破除唯作业论与唯分数论,改变考试评价体系与,完善人才选拔方法。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凝聚优秀的艺术教师资源,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开拓教师视野,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质量考核并实施绩效。第三,创新课程设计体系。开展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艺术课程设计和流程,处理好课内与课外、选修与必修、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项的关系。第四,建设开放的教学体系。深入开展艺术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学会做人做事,参与实践,了解社会。第五,客观评估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学生学习和参与竞赛等情况进行学分认定,多开展课外训练、艺术比赛、艺术展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第六,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与人才观,尊重学生的个性、意愿和选择,把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分数与能力等纳入综合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思想政治辅导员对于学生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多数辅导员爱心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够,对素质教育缺乏认识和了解,辅导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其次,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相对不足。大部分辅导员缺乏与学生交流的技巧,工作经验也相对不足,繁杂的日常工作、超管理跨度的学生数经常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与科学的管理方式。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外活动状况与生活情况,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缺乏科学严格的精神,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系统的学习培训较少,思想与知识更新也跟不上新时期的管理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思政辅导员的理论学习与素质建设迫在眉睫。
三、俱乐部制教改:艺术思政的探索实践与目标实现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审美观,将艺术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的全过程,扎实做好学校的美育各项工作,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和胸怀,陶冶学生的道德与情操,激发想象力与创新力,培育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情感美感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具有很大的优势。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大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显然,艺术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艺术教育除了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动人和以情感人。开展互动性强的艺术教育,能够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丰富大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形式。艺术是高级文化形态,具有超强的感染力,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大学生塑造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思想品质,树立审美价值观,形成创造性思维,促进身心健康。目前,我国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大多沿用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守旧,教学内容单调,学生上课兴趣不大、满意度不高。艺术教育的特点不是灌输式,而是通过参与式、互动式的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心灵,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以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和深化公共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教育部“四个回归”的重要路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举措,是落实以生为本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围绕发展素质教育,探索助推教学改革,高校掀起了公共体育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浪潮。2005年,合肥学院创建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新模式,将“终身体育”理念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该校俱乐部会员覆盖面100%,体质健康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8%左右,使该校迅速进入全国高校体育竞赛100强高校,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深化高校公共体育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依据。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在全省高校推行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要求各高校启动公共体育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随后,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在全省各高校迅速展开,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体育艺术的发展,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快高校艺术课程思政的建设步伐,构建艺术俱乐部制教学实践体系,充分整合校内外学习资源,深化校际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课程设计,从俱乐部的制度建设、项目设置、组织形式、场地需求、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谋划,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与团学活动相结合,突出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社交礼仪、创新创业等职业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之中的有效功能,确保公共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
应试教育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重视还远远不够,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内心情感的发展。离开了艺术教育,就会陷入想象力缺乏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业创新能力。教育离不开感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感情交流最能打动学生、感染和教育学生,而艺术教育恰恰是激发情感交流的最有效途径。通过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的系统思维与丰富情感。辅导员如果能通过艺术教育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担当他们的感情桥梁和联络纽带,就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建设各类艺术社团,打造精品艺术活动,构筑艺术教育和展演平台,营造优良的艺术教育环境,运用艺术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创新艺术教育机制体制,拓展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生活激情,提高大学生课内与课外活动的参与度,使公共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实现100%的全覆盖,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收到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
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着学校的内涵建设。把艺术教育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提升,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通过艺术俱乐部制教学与实践探索,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利用艺术教育来激发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进一步拓展素质教育的有效空间,指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艺术实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促进艺术俱乐部制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20
2.王伦.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与思政的融合——以《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为例[J].教师.2021-01-05
3.陈治芳.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的必然逻辑与关键支撑[J].教育科学论坛.2020-12-30
4.喻欣楠.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思政功能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2-31
5.高军.创新融合视阈下“云端”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1-28
6.陈妍霞.浅谈诗词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江西教育.2021-02-18
7.高艳荣.疫情防控期间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基础俄语2》课程思政的应用与探[J].高教学刊.2021-01-22
8.史海洁,刘石磊,庞静涛.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新校园(上旬).2015-12-10
9.姚克难.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意理论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21-01-10
10.张秀琳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优化[J].中国成人教育.2020-12-30
11.孙晓芳,王顼.思政课教师助推“课程思政”建设协同机制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15
12.陈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N].人民日报.2014-04-29
13.朱步楼.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凝心聚力推进素质教育[J].山东教育.2018-11-05
14.吴潜涛,郭灏.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创新发展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03-10
15.王定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之落实方略[J].教育研究.2019-06-15
16.吴勇军.学习与思考: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20
17.茆晓颖.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01-06
18.徐晓洁.依托学习平台 整合学习资源 强化核心素养——“学习强国”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1-01-15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