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仁心 生命之光
无偿献血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挽救生命的崇高行为。据统计,我国每年临床用血量超4000吨,每名献血者的血液可挽救3-5人的生命。在崇尚义务献血的时代大背景下,涌现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工党支部书记祁程这样的榜样人物,用热血诠释大爱,以行动传递希望。
祁程同志从2002年至今,累计献血16次,献血总量达4000ml以上,带动支部10余人加入献血志愿者队伍,可以说,从偶然到坚持的蜕变。2002年,那时候还是大三学生的祁程同志在街头看到献血车宣传标语"一滴血,一份爱",首次尝试献血。当得知自己是B型血后,他主动签署了"应急献血承诺书",成为血库的"流动储备力量"。为达到捐献标准,他坚持每天晨跑、调整饮食,即使晕针也从未退缩。2015年寒冬,他自己静脉曲张炎症突发,仍然冒雪骑行5公里赶往血站。他自创"三微宣传法":微信:建立1个献血科普群,每周发布献血知识;微视频:拍摄《献血24小时》记录血站在社区现场工作实况;微行动:协同组织"献血车进学校"活动5场。
祁程将献血与本职工作结合,在原理党支部所在教研室内设置流动宣传角,利用语音播报宣传义务献血知识,系统插入献血提示。针对公众常见的“献血伤身体“、“流程太麻烦”、“与我无关”三大疑虑,他通过亲身示范回应:出示18年体检报告,显示各项指标优于同龄人;制作《5分钟看懂献血流程》漫画手册;讲述亲身经历的"血液拯救车祸伤者"故事。同时,义务献血产生裂变式公益效应,发起的原理教工党支部"热血志愿小组"将献血与健康生活结合,成员累计献血超30次。2022年4月疫情期间,祁程收到安徽省合肥经开区紫蓬居委会寄来的感谢信;2025年4月,祁程同志收到安徽省政府发放的《义务献血荣誉证》。祁程同志常说:"献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年年如一日的坚持。"这种精神正在转化为更广泛的社会行动——原理教工党支部的同志们,在支部书记祁程的带领下,如同点点星火,照亮了文明社会的生命之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