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佳话,薪火相传

2020-06-27 23:16:03 安徽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党支部 叶诗宇


岁月佳话,薪火相传

叶诗

2017级应用心理学专业

读罢《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我最大的一点感触就是——真实。一直以来我对习总书记的印象都是庄重威严可是我却从未想过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挑起祖国发展前途和命运担子的人,曾经也是我们普通人中的一个。他仿佛就是每一个我们,我们也是每一个祖国未来的主人。

不畏艰难,安之若素

令我印象很深的是离开北京之前。所有人都劝他以年龄不够做一些拖延,尽量留在北京不要去乡下吃苦。可是习近平还是坚持要一起去。在知青专车上,所有人都在痛哭流涕,为自己的离开感到难过,可是只有习近平在笑。事后被问起来,习近平回忆说: “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我走这不是好事吗?我哭什么呢? "说罢大家都破涕为笑。习近平乐观的心态感染了大家,同时他以幽默的口吻缓解了每个人悲伤的情绪。可见习近平强大乐观的心态散发的正能量,不仅能让自己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过好每一天,无论幸福还是苦难,更能感染其他人去笑对挫折。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吧!

到了村里,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给知青们当头棒喝。可是所有人都没有为之哀声诉苦,而是苦中作乐。如刚入村时每个人身上被跳蚤咬的大大小小的肿包。虽然习近平身体素质较好,可是身上也出现许多包,再加上包痒难忍,抓破了的包流着脓,十分疼痛。可是习近平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和其他知青笑着蹲在凳子上说笑,从他的笑脸上丝毫看不出被跳蚤折磨的痕迹。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畏艰难,安之若素。

韶华不负,蓄力前行

习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来到乡下,虽然没有广播等娱乐设施,但是习近平带了沉甸甸的两书籍。这些书籍包含经济、政治、哲学等,中外的作家的书籍也都有,可见习近平不仅酷爱读书,而且涉猎领域广泛。

不仅爱读书,读得广,读得精。那种对知识,对信仰的热爱已经渗透到骨子里,贯穿着灵魂。刚一来,这个高高瘦瘦年纪最小却拿了两箱沉沉的书籍来的男孩就吸引了村民的注意。后来,村民总是能看见他手里捧着书,毛主席的那本《为人民服务》虽然不怎么长,但习近平总是捧着读。真可谓爱不释手。而他只要有点点时间,就会坐下读书,读到深夜。在那样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还要上山干体力活的艰难生活里,习近平还是不停地为自己蓄力,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这恐怕是当代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也不曾想去做的事。

随遇而安,负重前行

六七十年代的插队生活,对于那些年纪不大的知青来说,最苦的就是劳动和生活了。他们不仅要在贫瘠的黄土地上像农民一样耕作,缺吃少用,有时候甚至还要为烧柴而发愁。可是对年纪最轻的习近平来说,他受的苦不仅仅是同其他知青一样的劳作,精神上的痛苦更是像心头的一根针一样时时刻刻刺伤他的心。敬爱的父亲受了九年的迫害,至今仍命运未卜,母亲也在过受审查、挨批斗的生活, 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头上还戴着“黑帮子弟”的帽子;好好的家庭四分五裂。这样的磨难对一个十七岁孩子来说是多大的心理负担,我们不得而知。

可是习近平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了自己生活的希望。他决心扎根黄土地,改变梁家村的现状。一待就是七年。这七年来,他凭自己的努力为梁家村揭开了崭新的面貌,也让自己获得了吃苦耐劳的能力和意志品格的磨砺,收获了村民们的爱戴与肯定。

习总书记的经历让我不禁想起《大学》篇目: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知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他在梁家村这七年不正是从知致到治国道路中不可忽略的步伐吗?而他的遭遇又让我想起“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每一位有所作为的人的领导才能和个性品质并不是天生具有的。是命运的眷顾给了我们曲折的人生,能在大任之前的考验中“增益其所不能”的,便是命运挑出来要做大事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豪情壮志的心和改变世界的梦,但无论如何还是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不负每一个青春年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责任编辑:孟星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豪情壮志的心和改变世界的梦,但无论如何还是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不负每一个青春年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