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故事|李奕
一、形而上者谓之道
2016年7月,得知我被安徽大学哲学系录取的时候,身边的人绝大多数都在问:“哲学是干什么的?”大众对哲学,或是全然的蔑视,或是无知的崇敬,却很难产生理解和共鸣。进校后,很多专业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哲学乃无用之大用。对于普通人来说,哲学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也一直困扰着我。后来,在一次中哲课堂上,郭振香老师说:“哲学是一门边界化的学科,容易被人忽视,但是一旦没有了边界,人的生存就没有了守护神。”的确,哲学家就驻扎在这条边界上,默默守护着人类的认识王国,拯救着世界。
如今四年的时光从指缝中悄然流逝,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我觉得我的视域变得更加开阔。听很多老师讲课,都会有心潮澎湃的感觉,那霎时间的肃然起敬,不仅是老师带给我的,而且从根本上来说,是哲学带给我的。吴辉老师曾说过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那是我应该铭记一生的话——“上层的东西往往是凭借想象力堆积起来的,它不够深入,经不起推敲,想象式的生活就是如此,喝着鸡汤,活得很漂浮。而下层的东西代表着知识,它是一切的基石,扎实、可信。我们最需要的其实是知识,而不是感想。”哲学,恰恰就是给予我们最基础知识的学科。
二、哲样年华
大学的一开始就经历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面试,最后成为了哲学系学生会实践部的一员。然而想象与现实总是有着一定的距离,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也产生过退出的想法,但面试时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一直在耳边回响——“我会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我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中途逃跑的人,所以我坚持了下来。
大一结束,我又因为一句话选择了留在学生会,当时的主席说:“我知道哲学系学生会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努力把它变成你想要的样子。”我曾经无数次抱怨过它,但是一味地抱怨而不去改变才是最无能的表现。很幸运,在大二的一年里,我参与并见证了它的改变,它一步步地成长为我心中所想的那个样子。与此同时,我也和它一起成长。在担任副部长的一年里,我学会了如何带领一个部门,如何筹办一场比赛,如何和其他部门配合。这份工作在你身上,责任也在你身边。看似简单就能做好的事情实际上一点儿也不简单,只有你去做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不易。
我们从天南海北聚集到安徽大学哲学系学生会,是幸运,也是命运。所谓命运,是在某一刻,你明知道自己有千万种选择,却只选择了那一条。回想起待在学生会的两年时光,还是会想起或是站在台下或是坐在体育场上为本系参赛选手奋力呐喊鼓劲的模样,还是会想起和所有成员一起在校内的素拓基地做游戏的那天,还是会想起副主席带我们出去聚餐、侃侃而谈散步回学校的寒冷夜晚,还是会想起无数个去人文楼签到、开会的日子……那些普通却又不那么平凡的岁月,终归是藏进了我记忆的精选集里。
三、一根绳上的蚂蚱
大学四年,我一共参加了两次暑期社会实践,一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其实不论是暑实,还是科创,都有一个核心词——“团队”。
无论是在哪一个团体中,我们完全不同的个体,本来会是没有过多交集的几条平行线,却因为一个机会、一个项目走到了一起,我们乘着同一艘船,但我们的取向各不相同,擅长的不擅长的想做的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成为了一个团体,为着相同的目标而前行,因为我们在一起,所以才更能看到彼此理想的一面,我们自己做不到的很多事情,因组成了一个团队而得以实现。
在这个追求利己主义的时代背景中,我发现,一个团队带给我的,远远比孤军奋战多得多,因为在这段旅程中,总会有人和一起面对挫折,分享喜悦。在团队中,你更容易能见识到他者之长,意识到自己之短。我本是一个性子比较急躁、做事缺乏耐心和信心,不太会表扬别人的人,在这一点上常常会给队友造成负担。队友的淡定从容,自信乐观,其实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2016年8月30日,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午后,我跨越千里,第一次踏入合肥这座城市。还记得刚进入大学的我还是那个未经世事,时常想家的女孩。而在我见证着一年又一年安大的春花、夏日、秋树、冬雪之后,我的大学生活落下了帷幕。这一路走来,感谢所有的遇见,让我收获了成长。这个世界不完美,但我们还拥有选择和改变的权力。披荆斩棘,小宇宙总会有爆发的一天,所以永远也不要放弃自己的雅典娜。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愿你所热爱的伴随你到人生尽头,愿你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宽宏大量,愿你以渺小启程,以伟大结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