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国行”专项行动为引领,打造“党建+”工作模式,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支部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应化系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18人,拥有博士学位18人,博士化率100%。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平均年龄约45岁,是一支年轻有活力、有干劲、讲大局、讲团结的基层党组织队伍。支部成功申报第二批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强国行”专项行动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化学学科特点,着力打造“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个维度协同发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等中心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具体举措
(一)以“三带动”营造支部建设新气象
通过支部带动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工团队这条主线,探索“支部+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着力加强一流课程、示范金课和课程思政建设,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支部+科研团队”模式,以学术研究交流、基金项目培育、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为牵引,实施有组织科研攻坚行动,推进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探索“支部+学工团队”模式,以书记上党课、行走的思政课、“Happy Hour”思政论坛、师生支部共建、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专业导航等育人项目为依托,联合学工团队,拓宽育人阵地,增强实践育人成效。
(二)以“四联系”构建和谐师生工作网
坚持“书记联团队、干部联群众、教师联学生、支部联支部”的形式,在学院基层党支部之间、教师之间、支部与人才团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点联系结对,编织联系工作网,大力提升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的号召力、引领力和组织力,更好凝心聚力推动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开展“五位一体”的党建“1+1”育人工程,通过教师党支部、师生党员结对团支部、学生寝室、困难学生等方式,构建全员育人长效机制。引领党员教师开展“四进、五导”活动,即党员教师“进课堂、进班级、进学习室、进寝室”“思想引导、生活辅导、学业督导、实践教导、就业指导”。
(三)以“五领航”开辟业务发展新路径
突出党建工作的领航作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发挥支部领航效应的同时,全面推动支部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个维度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通过设立“项目指导岗、科研协作岗、教学互助岗”等全面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在教学中开展师徒结对,在科研中开展团队合作,使支部和支部党员成为“党建+业务”模式探索的先行模范、引领支撑人才培养的先锋堡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典型。
三、工作成果
(一)深化党建联建,“党建+”工作模式取得实效
支部注重做好党建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将支部建在课程群、学术团队上,持续打造“党建+”工作模式。一是立足科研建设,关心老师们的思想动态,积极交流教学、科研以及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做好在中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24年吸纳了“香江学者”史永强同志为预备党员。二是与本科生党支部联建共建,开展联合党课、师生座谈会等活动5次,活动覆盖群体超100人,打造精品党课1门。
(二)着眼教育服务,大力推进课程与专业建设
支部党员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编著《有机化学》获评省级规划教材,并编著了配套的《有机化学学习参考》;支部党员教师主讲的有机化学课程获批质量工程项目线下一流课程;应化系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公开课2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党员教师参与编著了本科生《综合化学实验》教材,提高了实验教材的质量。全年主办、参加高水平学术研讨会5次(安徽省化学会教学研讨会、参加虚拟教研室教学研讨会、参加国家级实验中心教学研讨会、参加高等师范院校化学课程结构与教学改革研讨会、高等学校应用化学专业研讨会)。面向2021级全体学生开展考研复试指导等活动,2021级应用化学专业考研初试达线率为61.54%,学院考研率达60.69,创历史新高。
(三)强化科技赋能,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在科研工作方面,积极组织本系教师申报国家和省级课题,202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安徽省面上项目2项;安徽省青年项目1项;授权专利13项;在科研成果方面,应化系教工发表SCI论文50多篇,其中有5篇是化学类的顶级刊物,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提高。积极推进校地融合发展,和安瓦新能源、贝尔德智能装备开展合作,提供科技文化指导服务,与镇江皖润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安耐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美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合作平台。2024年获批横向项目4项,到账经费33万元。
(四)铸魂实践育人,提升立德树人质效
在实践育人方面,应化系党员教师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创新实践育人方法,取得一定实效。以书记上党课、行走的思政课、“Happy Hour”思政论坛、师生支部共建、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专业导航等育人项目为依托,联合学工团队,拓宽育人阵地,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金奖,并在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高教主赛道获得铜奖;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13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四、行动计划
下一步,支部将继续深化“强国行”专项行动建设,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打造“345”工作品牌,持续优化“三带动、四联系、五领航”工作模式,拓展党建联建的广度和深度;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二是提升教育服务实效,推动思政元素更好融入专业课程;三是加强科技创新与课程建设,在教材编著与科研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固化师生结对共建模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