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记名编进校园】:熊江萍于安徽师范大学畅谈移动新闻直播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5-05-08 17:08:02

      为拓宽新闻专业视野,顺应媒体直播趋势,2025年4月8日晚,新闻与传播学院于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开展名记名编名主持进校园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制片人、主任编辑熊江萍主讲,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田超,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支部党员马梅、学院辅导员马星宇、乌思琪、郭锦怡出席,新闻与传播学院部分学生参加。

IMG_0030

         科技助力发展,创新成就新篇。在讲座开始之初,熊江萍向同学们介绍了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心的构成架构,具体阐述了新媒体中心的工作方式与各个合作平台。其次熊江萍就“如何在新媒体的平台上用新设备去策划符合当代审美与潮流的央视节目”这一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她从网络环境、设备传播无延迟、设备便捷性、设备续航能力以及备份五个方面深度分析了现代新媒体直播设备在实际采访过程中的使用条件。通过使用专业化设备,更好的结合当下的媒体传播方式,赋予主流媒体新动能,传播好央视声音,书写好时代故事。

IMG_0031

        分享前沿知识,启发创新思维,熊江萍还提到从过去的注重零时差零损耗零误差,到今天更指向于新媒体直播的灵活性、多元化、复合化和场景化,央视新闻始终保持作为主流媒体的先进性。在面对艰难拍摄条件时,要使用更加灵活轻巧的设备拍出“新时代大片”;在不同平台直播时,要更加注重与网友的互动交流。精确的话题点设置,年轻的人格化表达,同时融入多元化内容,从硬核、突发、热点、新知和陪伴五个方面进行选材,根据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风格,让记者与镜头前的用户距离拉近,给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的体验。

    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提出疑问。新闻的选题或者场景是否会影响直播方式、作为制作人如何讲好传统文化故事等,熊江萍为同学们一一耐心解答。她提到,把直播新技术融入传统的传播研究中,放大其核心价值,不培养表演型、偶像型记者,始终保持新闻行业的纯洁性和真实性。

IMG_0032

       此次名记名编进校园活动,不仅仅为师大新传学子搭建起学习新媒体直播技术的优质平台,也为未来输送新闻学高素质后备军奠定了踏实基础。

责任编辑:张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5年4月8日晚,新闻与传播学院于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三报告厅开展名记名编名主持进校园专题讲座。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熊江萍主讲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