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全面免费医疗的国度,安徽医生很忙!——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

2023-10-31 19:43:43 安徽商报

“虽然回家的脚步近了,但援外的工作还在继续。”这是苏倩近半年来唯一的一条朋友圈内容。

苏倩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9月10日,作为中国(安徽)第十批援南苏丹医疗队成员之一,她和队友们结束在南苏丹一年援外任务,启程回国。在南苏丹的一年中,他们不畏艰难,救死扶伤,帮助南苏丹建立了首个ICU。

回家的心情,有开心也有不舍。“这里的患者对中国医生十分信任,我们紧赶慢赶,还有好多事没做完。”   

忧心忡忡

“尽管有了思想准备,但是刚到南苏丹的时候,还是不适应。”2022年9月3日,中国(安徽)第十批援南苏丹医疗队出发,9月4日抵达南苏丹。医疗队共15名队员,医护人员分别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滁州市人民医院,涉及消化科、骨科、妇产科、检验科以及感染科等多学科。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独立。南苏丹的卫生条件极度落后,公民平均寿命仅54岁。原卫生部将卫生援助南苏丹任务交给安徽省,2012年起,安徽已派出10批次医护人员医疗援助南苏丹。第一批援南医疗队即由安医大一附院组建。

南苏丹全年夏季,潮湿炎热、蚊虫滋生,白天的温度经常在40℃以上;门诊只有电风扇,停水断电是常态;自来水经常带有泥沙。这里几乎没有蔬菜,常年吃的是土豆和洋葱。因为交通等原因,超市的很多商品都已过期。

生活条件差,卫生条件也差。到处都是污水、苍蝇,和非洲其他国家一样,南苏丹的传染病非常多——疟疾、伤寒、霍乱、肺结核、血吸虫病等发病率很高。

“生活上的一些困难都能克服。”但医院里十几个病人挤在一间病房,苏倩和同事们忧心忡忡。

医者仁心

医疗队驻地医院是朱巴教学医院,为南苏丹最大公立医院,但依然缺医少药。

南苏丹全民免费医疗,但医疗器械、药品等都需要患者在院外购买,病人输液时,需要买药品,甚至针头、注射器。医护人员也常因被拖欠工资罢工。

“我们在门诊备了常用药,免费提供给患者,否则他们可能诊断后就回家了,不吃药不治疗。”苏倩说。医疗队出发前携带了一批当地所需的药品,省卫健委也会定期运送药品、耗材和器械过去。

朱巴教学医院艾滋病和结核病门诊曾接诊了30多岁的患者Emelida Dudu,同时患有艾滋病和肺结核,入院时腹部高度膨隆伴有频繁腹泻,医院只有抗艾滋病药,患者腹胀难忍,求助安徽医疗队。

“我们发现他患有乙肝,大量腹水,已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腹腔感染。”医疗队为他治疗,并赠送了抗感染、保肝和利尿的药物,经多次随访,Emelida Dudu腹水已完全消除。

每次患者到医院随访,苏倩都去观察Emelida Dudu的病情,“中国医生”成了Emelida Dudu的“定心丸”,看到苏倩,他都特别开心,握手致谢。

前些年,医院没有任何检查设备,术前无法做检查,甚至体重都无从得知。在安徽省的持续援助下,连续多批医疗队接力,已先后在朱巴教学医院建起了消化内镜中心、远程影像会诊中心、宫颈疾病筛查中心,增加了不少设备。

建设ICU

2022年12月,在中国政府等多方援助下,南苏丹首个重症监护室(ICU)在朱巴教学医院成立。

ICU收治的多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的危急重症患者,需要借助呼吸机机械通气等治疗,且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更易出现细菌、真菌感染。但由于缺乏培训和经验,当地医生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规范性诊疗、监护治疗设备的操作能力不足。

医疗队在ICU建立之初就参与各项工作,苏倩和麻醉科主治医生余永奇全方位协助。

苏倩每周定期参与查房,提出专业性治疗建议。3月27日在ICU查房时,发现由外院转来的11岁疟疾患儿Charity Kiden高热、高心率、低血压,病情危重。苏倩立即和当地医生讨论病情。

“频繁使用退烧药会掩盖病情。”她指导迅速更新治疗方案,患者病情明显改善,5天后转入普通病房,10天后成功出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当地医生快速成长,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当地居民。

“利用现有的条件,我们尽量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苏倩和队友们针对ICU开展了《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呼吸机的基本原理》等十余次理论知识讲座,教学效果极佳,还克服培训设施紧缺的困难,开展了“气管插管术”、“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置管术”等多次临床技能培训。

中国专家

朱巴教学医院ICU开诊半年以来,当地医生在一步步成长。

“每次看到患者痊愈出院,有一种莫大的鼓励。”苏倩认为,这也是医疗队的巨大收获。  

由于家庭经济差,当地很多居民生病了也不去医院,医疗队克服安全形势严峻、高温酷暑、交通不便的困难,多次深入乡村、孤儿院,开展义诊。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年7月底第十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门诊接诊10617次,手术171例,宫颈筛查2620次,3000多人次接受义诊服务。

“中国医生,中国医疗队义诊,已经成了金字招牌。”苏倩经常听到当地患者说,“看到中国医生就放心了!”

11岁的Charity Kiden在治疗期间,苏倩每次去看望时,她的家人都激动地说:“中国专家来看我们了!”

在南苏丹,医疗队不仅以仁医仁术为当地居民服务,也为华人华侨筑起健康防线。

去年11月5日,医疗队员正在吃晚饭,突然接到大使馆电话,有急性中毒的同胞需要抢救。队长徐张巍立即带着苏倩、彭春伟、余永奇和段文超五分钟内集结出发,迅速开展抢救,40分钟后患者逐步恢复意识,当晚脱离危险。

这名同胞所在公司写来一封感谢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自从中国(安徽)援南苏丹医疗队到来,旅居南苏丹的中国人欢欣鼓舞,也是由于他们的默默付出,让南苏丹人民认识到中国人的热情帮助,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

苏倩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想孩子的时候,就通过手机上的监控系统和孩子“喊话”。

5岁的二宝经常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去南苏丹看你。

终于回家了,苏倩的心情却十分复杂。她忘不了在当地最大的孤儿院巨石孤儿院义诊时,为孩子们诊疗,“查一个是疟疾,再查一个还是疟疾。”带去的药品根本不够。

9月10日,中国(安徽)第十批援南苏丹医疗队结束任务启程,9月11日凯旋抵肥。而在9月5日,中国(安徽)第十一批援南苏丹医疗队接受了6个月的学习培训和业务轮岗后,远赴南苏丹,与第十批队员完成了交接,执行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苏倩将自己的衣物打包,送给了患者的女儿;她计划回国后,筹措为朱巴大学等当地高校捐赠模拟人,供医学生们实践操作,她希望同行们也能有统一教科书。

“我们还有很多事没做完。”


责任编辑:苏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一个全面免费医疗的国度,安徽医生很忙!——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