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个加法”实现“一融双高”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党支部成立于2016年,支部现有党员35名,其中高级卫生职称党员16人。近年来,感染病科党支部紧紧围绕“七个有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通过“四个加法”,即党建+价值引领、党建+学科发展、党建+公益服务建设、党建+文化实践等举措,形成了具有感染病科党支部特色、符合感染病科学科实际发展的一系列党建工作经验做法,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一、党建+价值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抗击传染病、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特殊战场上,感染病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党员一声呼、一齐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 跨越山海,谱写中南友谊。20212022年9月-2023年9月,感染病科组织委员苏倩作为中国(安徽)第十批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克服安全不靖、缺医少药、疾病肆虐等困难挑战,在南苏丹首都朱巴执行为期1年的援非工作,不仅当好了传播医术的白衣天使,也当好了传递友谊的友好使者。
2. 同心同向,共克抗疫难关。新冠疫情以来,感染病科党支部全体党员认真落实上级安排部署,支援武汉协和肿瘤医院新冠重症病区、上海抗疫、西藏山南医院、重庆抗疫、安徽池州、安徽蚌埠等地抗疫工作,郜玉峰同志亲赴南苏丹几内亚开展国际疫情防控支援。在2022年底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安医大一附院全院收治新冠患者,专业人员严重短缺,感染病科党支部向15个收治新冠的病区派出一名专业医生,强有力保障了医疗服务质量。
二、党建+学科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2024年感染病科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感染病科党支部班子成员发挥主心骨作用,郜玉峰同志在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在着力强化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专科医疗质量等方面下功夫,充分整合支部内外部资源、调动党员积极性主动性,激发科室发展的蓬勃生机。
1.成功申报国家重大传染病救治基地项目。2022年,感染病科继2021年成功申报国家临床医学重点专科,获学科发展基金1000万基础上,成功代表安徽申报国家重大传染病救治基地项目,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学科建设方面,我科再接再厉,继续保持省内学科领先地位,不断加强完善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成功申请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
2.着力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感染病科不断提高学科的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拓展诊疗范围,目前能够常规开展多项检测技术和治疗手段。各项医疗指标持续向上,2024年1月-12月上旬我科门诊就诊量达13.86万人次,出院病人6071人次,CMI值1.186,疑难危重病例占比75%以上。全年无医疗差错,无医疗纠纷,无丙级病案。抓好医护人员“三基”培训和骨干培养,每月组织开展专题业务讲座2次,先后派出数十人次医护人员外出参加各类专题学术会议学习。2020年-2024年感染病科连续5年荣获医院“先进集体”。2024年11月16日,2023年度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版发布,在《2023年度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感染病科排名第16位,较2022年上升1位。
3.着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感染病科充分发挥硕士点及博士点的作用,加强硕博研究生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及国际高层次的感染病科人才。在2年时间内,实现45岁以下医师博士化,郜玉峰和胡立芬党员获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24年全年共发表各类论文近40篇,其中SCI论文24篇;参与编写各类指南、共识8部。目前科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9项,主持各类省级科研项目15项。2024年感染病科李家斌党员获国家杰出医师称号,党员李亚胜入选香江学者计划人才。
4.着力优化亚专科建设。根据亚专科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亚专科收治优势。在重症肝病救治方面,2024年我科完成人工肝治疗超过1000例;完成肝病损射频/微波消融400余台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350余例。2024年11月,全国首个骨关节感染亚专科在我院南区感染科揭牌成立。该亚专科由感染科、骨科和影像科等领域多名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致力于骨关节感染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通过准确、迅速的病原学诊断,制定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缩短感染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5.着力提升党员示范教学质量。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全年无教学事故发生。科室全年承担安徽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学任务近400学时,承担5年制各专业本科班,“5+3”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传染病学》教学任务、硕士研究生《细菌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教学任务、MBBS《传染病学》教学任务。临床实习工作中带教实习医生300余人,实习护士300余人,进修、培元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培养100余名,留学生10余名。申报教学类评估和各类检查≥95分,住培结业、继续教育考核合格率≥95%。支部苏倩主任医师被评为获安徽医科大学年度“十佳临床教师”荣誉称号”。支部胡立芬主任医师主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项目1项,苏倩主任医师主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科)项目1项,刘艳艳副教授主持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
6.党建引领推动全省感染病界协同发展。党建引领学科发展,安医大一附院感染病科每年均承办安徽省感染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教班。聚焦感染性疾病的前沿进展展开学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与流感的科学防控与救治理念,强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力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同质化,推动各级医院感染病科医生临床诊疗水平提升。
三、党建+公益服务建设,践行党的宗旨
为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落实感染病科党支部“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工作目标,支部经常性组织党员参加大型健康义诊和科普活动,借助新闻媒体开展健康知识普及。
1.以党员为主体,组织开展惠民义诊活动。感染病科党支部常态化组织支部党员参与医院、党总支、党支部等各级各类健康义诊活动。如承办2023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提升公众疾病防护意识和水平;围绕世界肝炎日主题,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义诊答疑,宣传肝炎相关知识。
2.以媒体为介质,扩大科普覆盖面。感染病科党支部与省市级主流媒体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支部党员积极赴新闻媒体单位录制健康传播类节目,树立良好公众形象。例如支部党员李家斌教授在安徽广播电视台AHTV医道健康栏目做科普讲座;郜玉峰同志在合肥电视台开展“早诊早筛,远离肝硬化”科普直播。
3.以爱肝日为媒介,提升防治意识。感染病科党支部常态化组织支部党员参与“全国爱肝日”和“世界肝炎日”义诊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全民病毒性肝炎防治意识,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最大限度遏制新发感染,有效发现和治疗患者,切实减轻疾病负担,尽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为提高人民群众对肝炎的认识,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落实宣传主题,2024年7月28日上午,医院在高新院区门诊大厅内开展了大型义诊咨询活动,围绕世界肝炎日主题,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义诊答疑,宣传肝炎相关知识。共发放肝炎防治知识宣传单200余份,小册子200余份,现场患者咨询150余人次。共开展乙肝、丙肝、戊肝快速检测100余人次,免费进行肝纤维化无创评估60余人次。
四、党建+文化实践,提升党的凝聚力
感染病科党支部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将廉政文化、职业文化等作为党支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支部党员职工自觉加强党纪学习教育,涵养职业道德。
1.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感染病科党支部严格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要求,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等,引导和监督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准则。
2.加强职业文化建设。感染病科党支部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落实安医大一附院每年度“医德教育月”和“优质服务月”活动要求,通过开展双门诊和专病门诊等方式,有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自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党支部找准党建引领与业务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坚持以“见经验、见案例、见效果”为导向,结合党员队伍特点、专业技能优势等,在重大任务、学科发展等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实现党支部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和党员角色充分发挥,摸索出一条符合感染病科学科实际、彰显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