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安徽首例!双重人工肝序贯治疗拯救“蜱虫病”危重患者

发布时间:2025-06-05 14:43:45
5月27日, 我院感染病科使用人工肝细胞因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成功救治的第1例危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痊愈出院。 这是省内首例使用细胞因子吸附(CA280)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危重型SFTS的病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 蜱虫是一种体型微小但危害巨大的寄生虫,常栖息在草丛、树林等环境中。它们通过吸食宿主血液传播多种病原体,引发蜱虫病。
夏季来临,蜱虫病进入高发期,蜱虫病发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心衰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0天前,我院感染病科三病区收治了一位69岁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老人,他已经持续发热1周,且1天前出现意识不清,院外查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入院后的检查结果提示白介素-6、白介素-10、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明显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仅137个,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高达170000,且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对于这个危重型病例,主导救治的感染科主任医师苏倩及团队成员讨论后决定:除了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外,立即要为这个患者进行双重人工肝治疗。

微信截图_20250605144039

作为全球新发传染病的代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因其高达30%的病死率被称为“无声的疫潮”。病毒在人体内点燃的“细胞因子风暴”,犹如失控的野火般摧毁血小板、侵蚀脏器功能。“患者往往在发热后3-5天突然急转直下,从普通型发展至危重型可能只需要数小时”。

正是这种特殊的病理进程,让治疗时间窗的把握成为生死攸关的抉择。传统血浆置换虽能清除部分毒性物质,但对风暴核心的细胞因子清除效率仅30%-40%。而此次应用的“双重人工肝”技术,创新性地在病程早期同步启动特异性细胞因子吸附与血浆置换:前者如同精准的磁石定向捕获IL-6、干扰素γ等多种炎性介质,后者则像精细的筛网过滤血液毒素,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治疗理念的革新,是一场与‘细胞因子风暴’竞速的生命赛跑”。感染病科三病区医护团队在患者刚刚出现血小板计数陡降和意识障碍的“黄金窗口期”果断介入,治疗次日即见转机:持续8天的高热峰谷首次回落,意识障碍逐步改善。经过3次双重人工肝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神志、体温恢复正常,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逐渐下降至正常。

微信截图_20250605144119

该案例实现了危重症救治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拦截的转变,相信通过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会为更多危重SFTS患者照亮新生之路。

责任编辑:吴晓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5月27日,我院感染病科使用人工肝细胞因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成功救治的第1例危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痊愈出院。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