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党支部“医+N”实践队在服务基层中锤炼良医品格 坚定文化自信

2024-08-13 12:12:16 汪清


714日至2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医+N”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服务基层百姓健康,传承非遗文化,在深入乡村基层、扎根中国大地的社会课堂中锤炼良医品格,坚定文化自信,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服务健康中国,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健康先行。在汪满田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队员结合医学专业知识,面向村民开展了以“服务健康中国,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健康服务。活动现场,前来参加的村民络绎不绝,实践队员张玥、许诺、杨坤热情地为他们提供血压测量、血糖检测等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登记村民的健康状况。“爷爷,您的血压有点偏高,要注意饮食、多锻炼,祝您生活愉快!”结合当地饮食习惯,实践队员王雪节、张无忌和小伙伴们一起热心地向村民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治知识,提出饮食、生活作息等相关建议,并提醒血压、血糖较高的村民尽快到医院诊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健康服务,真好!”今年70多岁的汪爷爷测完血糖后满意地说道。

2.实践队员在汪满田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JPG

3.实践队员在汪满田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JPG

构建七彩课堂,关爱乡村儿童

结合医学生专业特色、实践队员特长以及乡村儿童兴趣爱好,实践团队招收到15位乡村儿童,在汪满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七彩课堂”活动。“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课堂上,付玉、朱圆圆、王宇飞和队员们为他们提供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七步洗手法等医学健康知识科普,举办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学业辅导以及绘画、剪纸、书法、音乐等兴趣培训,在欢声笑语中陪伴乡村儿童度过一段难忘而愉快的时光,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亲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谢谢你们给我带来快乐,期待你们还会来。”10岁的汪劭琦在送给实践团队的信中这样写道。

4.实践队员在汪满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七彩课堂”科普心肺复苏术.JPG

11.实践队员在汪满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七彩课堂”陪伴乡村儿童.JPG

7.实践队员在汪满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七彩课堂”陪伴乡村儿童.JPG

17.实践队员在汪满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七彩课堂”陪伴乡村儿童.JPG

感受鱼灯魅力,传承非遗文化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汪满田鱼灯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徽州地区传承悠久、保存完好的传统年俗之一。在驻村工作队队长胡健的带领下,实践队员走进“鱼灯工坊”“汪氏宗祠”“文创小店”等地,参观学习鱼灯民俗的起源历史和传承发展。在县级非遗传承人汪华武家中,实践队员认真学习鱼骨架的制作过程,拿起画笔为鱼灯勾线、上色,亲身体验鱼灯非遗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鱼灯承载着村民对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万民乐业的美好向往,对鱼灯的热爱已经融入村民的血脉之中。”在谈及鱼灯民俗的文化内涵时汪华武自豪地说道。夜幕降临,实践队员从村委会借来了3米长的大鱼灯,游走在静谧的乡村小道,喜庆和欢乐点亮了这座古老的村庄,沉浸式体验鱼灯民俗的经历让大家回味无穷。

17.实践队员聆听非遗传承人汪华武讲述鱼灯的故事.JPG

25.实践队员亲身体验鱼灯文化.JPG

21.实践队员走进汪满田“鱼灯工坊”参观学习.JPG

“能够带同学们来到家乡服务百姓健康、体验非遗文化,我感到非常高兴”,实践队长江心慧表示,“村民的认可和点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今后我还会继续努力,深入基层,热情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员行走在汪满田村4.JPG




责任编辑:刘慧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第二党支部“医+N”实践队走进歙县汪满田村开展健康服务,传承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