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成果展: “多彩画笔”绘就健康中国新画卷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与妇幼保健学系党支部现有教工党员10名,高级职称10人,其中教授4名。2024年,党支部顺利通过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并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获批建设以来,党支部坚持聚焦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鲜明主线,主动面向国家与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为契机,以教育部出生人口健康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依托,统筹推进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项重点工作,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科”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执起“红色画笔”,传承红色基因,描绘“信仰画卷”
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学铸魂,跨区域、跨部门、跨支部开展联学联建活动,让红色血脉在师生的身体里奔腾不息,用心淬炼师生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党支部定期联合学生党支部开展“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前往安徽省淮海战役纪念馆、小岗村、金寨革命老区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搭建师生导学桥梁,教育引导师生在学习教育中共学习、共提升、共进步,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与一流学科建设凝聚奋进力量。以联学共建凝聚学科发展共识,把公共卫生与儿少卫生健康领域热点问题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落脚点,先后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科美菱等单位相关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10余次,学习政策导向,加强合作交流,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工作中书写“安医儿少何为”的满分答卷。以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学科功能定位,发挥妇幼保健专业特色,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专业实践基地,在教育支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开展全方位合作,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等20余家儿少卫生相关机构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国家与区域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事业发展贡献智力支撑。2022年至2024年,党支部所在的妇幼保健医学专业连续3年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获得A+(全国排名第1)。
二、拿起“金色画笔”,坚持创新发展,勾勒“时代画卷”
党支部引领学科团队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如同勇敢的拓荒者,坚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倾注金色年华努力将科技强国战略目标从蓝图变为实景图。
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坚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依托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与教育部出生人口健康重点实验室平台,形成生命早期环境暴露母婴健康效应、青少年发育与健康两大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依托“危险因素识别-病因机制-生物标志物-风险预警-应用转化”的全链条研究模式,建立起国内首个区域代表性出生队列—中国安徽出生队列,累计追踪记录数万例母婴健康数据,支部全体师生在科研长征路上留下了的坚实足迹。创新构建全国性青少年行为与健康监测系统,组织跨学科团队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少年行为问题智能评定技术,研究成果“儿童青少年伤害行为评定方法开发、风险因素识别、生物学机制探讨及干预技术研制”荣获“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近年来,党支部所在学科教师在Int J Epidemiol、JAMA Pediatrics、Diabetes Care、EHP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先后揽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党支部40岁以下青年教师均获得至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儿少卫生和妇幼保健领域连续5年获批国自然项目数位居全国首位,获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专利2项。
三、握住“绿色画笔”,助力优生优育,绘就“幸福画卷”
党支部坚持面向健康中国战略与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实践动能。
打造呵护儿童品牌——“青少年近视防治”。支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力于建设安徽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平台,牵头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等多个国家级规范和指南,制作《爱眼操视频》获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在安徽、江苏、上海等7省市实施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行动中推广使用,覆盖723所学校在校学生,受益人群20余万。起草《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行动专家共识》等文件,为国家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重要智力支撑。成立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中心,对安徽省11万名中小学生开展视力调研并提供健康服务,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开发编著《中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报告(2018—2021年)》等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系列产品,负责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中心组织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与治专家咨询会”网络直播活动。
打造关爱孕妇品牌——“孕妇心理支持”。支部始终把解决人民关切作为专业服务的突破口,结合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专业实际,着力解决“生不出”“生不好”等影响优生优育的困扰问题。支部基于初级保健系统围生期抑郁的筛查与管理(PDSM计划),为安徽省孕产妇提供免费心理保健服务,累计服务5万+名孕妇。持续开展孕妇健康促进干预项目,师生党员深入基层社区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主题健康宣传活动、母乳喂养主题健康宣传活动、糖尿病孕妇的运动干预和阳光VD促健康等服务活动,累计覆盖10万+人次,为母亲们送去温暖与关怀,让她们在孕育新生命的旅程中更加安心。
四、用好“彩色画笔”,坚持立德树人,描绘“成长画卷”
党支部坚持把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作为首要任务,开展七彩活动,推进五育并举,把铸魂育人融入党建引领发展各个环节,创新构建“思政+科研+实践”育人体系,推广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包干式培养模式。
党支部坚持以思想引领强化专业使命担当,打造“教授引领大学生涯”“学海远航”等特色党建品牌,开展“越出国越爱国”“公卫人精神大讨论”“我的安医梦”等主题活动,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家国情怀深入人心,勉励支部师生牢记公卫人使命。坚持以党员先锋模范为标杆,遴选优秀党员教师、优秀学生组建“指导老师+研究生+本科生”导学团队,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互联网+竞赛、毕业论文课题等重点项目,以项目驱动为导向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获批18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28篇,研究生发表论文100余篇。坚持以党员红色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构建红色教育、专业实践、志愿服务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组建“研究生导师+思政辅导员+研究生+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伍,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儿少卫生与健康服务志愿活动,师生党员积极参与青少年视力防控健康科普、安徽省中小学生视力监测工作等活动1000余人次。近2年学生总体就业去向落实率95%以上,2023年考研率72.41%,2024年考研率78.43%,连续多年涌现多个全研宿舍。下一步,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支部党建发展“双循环”系统工作法,持续深化党建联建促发展、教育服务卫健康、科技赋能勇攻坚、实践育人守初心“四位一体”的强国行计划工作格局,努力在建设健康中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奋力开创更加绚丽多彩的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