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党建引领聚合力 医教共融启新程
一、党支部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教师党支部,是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和安徽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依托基础医学院党委,党支部致力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医学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支部现有党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队伍。支部书记由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任振华教授担任。
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学校高质量医学教育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党支部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和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党建联建:医教共融,筑基铸魂
1. 强化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扣学科专业特色,秉持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理念,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搭建多元共建平台。党支部与省委教育工委思政处党支部等开展结对共建,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效。
2. 党建强基固本,凝聚奋进力量
党支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党课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支部书记与委员主动发挥示范作用,建立“示范领学、互动联学、争先研学”的模式。通过与社区党委联建,精心策划并组织多个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如安徽省遗体(器官)捐献缅怀活动日(春分)纪念活动、红十字爱心社社区志愿者培训和宣讲等,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与理论武装,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育服务:科普文化启智培根,革命精神铸魂育人
1. 科普启智,厚植医学情怀
党支部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人体科学馆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打造“三维一体”科普教育体系。基地年均接待访客超10000人次,通过“讲解+体验+互动”的沉浸式教育模式,将深奥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内容。特别是“生命探秘”互动展区,运用3D数字解剖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手段,让参观者“触摸”人体奥秘,有效推动了医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精神传播。
2. 赓续红色血脉,激扬科研斗志
党支部始终坚持“立足实际、重在培育、整合力量、凝练特色”的育人宗旨,构建新时代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组织师生赴潜山市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通过瞻仰遗址、聆听事迹、重温誓词等沉浸式学习,使学生党员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品格,坚定将红色基因融入科研事业的信念,以昂扬姿态投身科研工作。
四、科技赋能: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1. AI赋能实验教学,推动教学方式变革
针对人体解剖学实验课面临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党支部党员集思广益,推出AI辅助实验教学。支部集合优势力量攻关,最终建成相对成熟的AI模型,极大方便了师生,提高了沟通效率,完善了考核体系。这一创新举措得到师生广泛好评,并正积极向兄弟院校推广。
2. 持续深化科研创新,推动前沿领域突破
党支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临床应用解剖”和“神经脑科学”为双轮驱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体系。在神经脑科学研究方面,团队依托高标准脑组织库平台,系统开展重大神经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在临床应用解剖领域,创新性地将生物塑化技术与现代影像学相结合,开展断层影像解剖和骨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为精准医疗和外科手术提供重要形态学依据。
五、实践育人:践行安医精神,造福社会
1. 生命教育铸医魂:遗体捐献实践课程体系的创新构建与人文价值实现
党支部深入贯彻“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创新性地将遗体捐献教育纳入本科生培养体系,构建“党建引领-实践体验-文化浸润”三维育人模式。面向全校开设《遗体捐献在医学教育中的意义》特色选修课,组织大学生参与春分诵读、社区遗体(器官)捐献宣教等活动,深化学生对“无语良师”的崇高敬意,培育“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 践行生命大爱,共建遗体捐献爱心事业
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接受站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成为解剖学教研室的重要教学科研支撑平台。党支部创新性地将党建工作与遗体捐献宣传相结合,组织党员教师深入社区开展宣教活动,成立红十字爱心社和志愿者服务队,推进遗体捐献工作。目前累计登记捐献志愿者6000余人,实现捐献逾千例,有效保障了教学与科研工作。
下一步,党支部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强国行”专项行动为抓手,落实“双带头人”培育战略,构建党建引领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构建“理论-技能-人文”全方位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秉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精研解剖”为使命,发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在培养医学人才、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上谱写新时代华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