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基地党支部
成功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
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基地党支部于2021年3月19日在北华大学北校区机械工程学院创新基地党支部活动室(1213室)成功举行“《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会议由支部书记张耀娟主持,支部全体党员参加,支部邀请李建永副院长主讲学习专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具体学习内容如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驱动发展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国际环境恶化、国内风险积累以及对人民美好生活新诉求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抓手,有利于实现新常态下增长动力的转换,有利于应对国际技术脱钩风险,是支撑国家实现全面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而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坚持创新发展,必须系统挖掘创新要素,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贯通技术、资本、人才三大创新链条,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一、打通技术创新链条
(一)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是技术创新链条最大的堵点
技术创新链条大致包含三个环节:源头是基础研究,即通过科学研究产生科技成果;中间环节是应用研究,即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最后是产业化发展,即新产品大规模生产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研发能力和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难以形成真正落地的技术;另一方面是应用研究能力薄弱或动力不足,不能或不愿研究开发行业共性技术,因此出现“卡脖子”技术问题。
(二)政产学研协同推进技术创新链条打通
1.发挥政府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主导作用
2.强化企业在技术转移转化中的主体地位
3.培育面向行业共性技术的新型研发机构
二、贯通资本链条
(一)传统的金融体系已经不适应创新的发展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支撑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以专业银行为主体、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金融体系。
创新经济发展呼唤金融体系的转型升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模式由过去的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传统的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转型升级。
(二)构建满足不同创新链条需求的资本链
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强化直接融资的作用
2.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3.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突出线上金融服务的贡献
三、完善人才链条
实践证明,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本质上就是人才驱动。一个地区的人才总量就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上限,如果人才数量不够多、人才水平不够高,那么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被限制在某一个范围内。
(一)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创新的关键动力
最重要、最稀缺的人才是企业家。人才有很多种,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端的是科学家和企业家;处于中间层的,是各种科技人员,主要是指工程师和各类高级技工;相对低端的,是基层技术工人。创新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正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企业家乐于承担和追求的。
(二)打造与产业链相匹配的人才链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戒骄戒躁,从娃娃抓起,深化教育改革。尤其推进小学阶段素质教育改革,尊重6到12岁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加强安全感、被爱、被接纳、被尊重等情感教育内容,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
四、改进人才评价考核
要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构建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培养科技人才合作创新精神。
五、营造人才创新的社会环境
要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进一步打造尊重、关怀、宽容、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文化环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于创新创业中来,营造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社会氛围。

1.png

2.jp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