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中心学科带头人、省优秀共产党员郑毅:把治学研史当作人生目标的逐梦者【上】

2021-01-19 13:00:36

人物名片 :郑毅,1962 年出生,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长白丛书》主编,吉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吉林省首届“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省重中之重学科世界史学科带头人、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南京大屠杀国际和平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吉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黑河学院特聘教授等。

赓续《长白丛书》:士不可以不弘毅

1979 年, 17岁的郑毅考入四平师范学院 (今吉林师范大学) 历史系, 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批大学生, 也是该校历史专业第一届本科生。 在校期间, 他早早就对辽金史和东北地方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前在当时四平师范学院的学报《松辽学刊》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辽朝汉族官僚地主状况初探》的学术论文。 这是他在历史学研究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1983 年毕业, 分配到吉林师范学院政史系任教。

上世纪 80 年代初, 全国古籍整理热潮迭起, 政史系李澍田先生为弘扬乡邦文化、 挖掘区域文献着手编撰大型文献整理类丛书——《长白丛书》 , 成立吉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 作为李先生的助教, 郑毅承担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辅助工作, 陪李先生到省内外征集古籍资料, 到历史学家处约稿, 跑印刷厂参与拼字排版印书, 见证了 《长白丛书》的草创问世。 “那时候每天都很忙, 做什么事都是一溜小跑。 ”郑毅回忆当年李澍田先生等老一代学者为事业奔走呼号的艰辛情景, 仍历历在目。 此后几年间, 《长白丛书》古籍整理和研究系列专著陆续出版, 其学术影响力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 成为当年吉林师范学院的一张学术名片。

1985 年, 郑毅考入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攻读国别史硕士研究生, 跟随导师陈本善、 汪淼两位先生研究日本战后史。

陈本善先生对战后日本史资料颇为熟稔, 且有独到的见解和评价, 这一点对郑毅选择治学领域影响很大。 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 邻国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对中国社会影响深刻, 政治人物在本国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也格外引人关注。 最终在陈先生的悉心指导下 ,他完成了题为 《试论吉田内阁经济复兴中心主义政策》的学位论文, 重点研究日本著名政治家吉田茂的经济中心主义政策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读研期间, 他还以第二作者身份合作完成 《日本双重政治体制问题探析》学术论文, 发表在 《现代日本经济》 上。 说来也是幸运, 经陈本善、 汪淼两位先生引荐, 他在校期间利用学习调研的机会,赴南京和上海拜访了中国研究南京大屠杀问题最具开创性意义的高兴祖教授和复旦大学吴杰先生等多位中国日本史学界的前辈学者, 聆听教诲和学术指导。

1987 年, 郑毅在加入中国史学会后, 天津社科院王金林先生、 中国社科院汤重南先生对他的学术成长多有提携和关爱, 使他坚定了以日本史研究为学术追求的信心。

1988 年毕业, 郑毅选择回到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继续从事教学工作, 讲授世界史课程。 1995 年他申请参加了日本法政大学外国人研究员公开招募, 成功入选, 1996 年到日本法政大学法学部任外国人招聘研究员, 在成泽光、河野康子两位教授指导下继续从事对战后日本政治外交史的研究, 1997 年学成如期归国。 1999 年北华大学合并组建后, 任北华大学图书馆馆长。 2001 年考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在王惠岩、 宝成关两位先生门下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2003 年赴日本学术振兴会做短期交流访问学者 3 个月。 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往往受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 他唯一不曾中断的, 是对日本史的研究。 几年间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于1998 年被破格评为教授。

2003 年从日本归来, 更多的重任在等待着他。 李澍田先生退休后, 刁书仁教授接任古籍所所长。 后因刁书仁教授调转外校, 已经有 18 年历史、 且以古籍整理成就斐然而声名远播的古籍所处于管理的真空状态。 受学校的委托以及古籍所全体同仁的希求, 郑毅再续前缘, 挑起了 《长白丛书》 主编以及古籍所所长的重担。 当时, 他已被任命为北华大学研究生处处长, 但出于薪火相继的责任感, 他积极为 《丛书》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展开而努力工作。 为拓展研究领域、 盘活学术资源、 开展学术交流、 与国内外学术界接轨,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 郑毅在原有的古籍研究所基础上, 向北华大学党委提出改造升级古籍所的设想, 成立了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2010 年更名为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 ) 。 同时, 争取各方对 《长白丛书》出版经费的支持力度, 努力延续丛书的出版。 迄今, 《长白丛书》已经出版120 余部 5000 余万字, 在国内外史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力, 对北华大学的办学影响力和知名度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有李澍田先生和刁书仁教授的多年前期积淀, 加之古籍所更名后, 学术研究实力和影响力都有了明显提升,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成为当时省属高校中发展势头和管理机制、 体制最具优势的科研教学实体单位, 在当时的省属高校人文学科中占有很重要的学术地位。 2010 年5月,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成为首批吉林省省属高校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也被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树立为申报人文社科基地的样板, 诸多高校同仁纷纷前来考察学习。 郑毅教授也被推选为吉林省省属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理事会理事长。

做一个“知日派”: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

从攻读硕士学位开始, 郑毅就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在战后日本第一任首相吉田茂身上, 进而辐射到日本政治、经济、 外交、 思想等各个领域。 “把一口井坚持打下去” , 不要热衷于追逐所谓的 “热点” , 冷门和热点都是相对的。 这是他的学术信念, 也是他向青年人传授的治学心得。

1999 年夏天, 中国日本史学会在山西大学召开学术年会,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李锋因出版 “世界神秘政治人物丛书” 向与会专家组稿。 其中撰写吉田茂人物传记的人选,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先生认为非郑毅莫属。 郑毅接下了这个任务。 他用 3 个月时间完成了 《铁腕首相吉田茂》书稿, 并于 2000 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这是他撰写的第一部日本史方面的学术畅销书, 出版后引起了很好的反响。2005 年, 应 《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部之邀, 先后撰写 《1945,战败国: 日本的选择》和《复古与维新: 历史的选择》两篇长文发表在该刊上, 就是这部著作的嗣响。 2010 年, 此书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再版, 赢得了更多的读者。

“研究日本史, 不能不到日本去。 ” 郑毅曾在日本法政大学、 学术振兴会两度做过访问学者。 在法政大学跟成泽光教授、 河野康子教授研究日本政治外交史期间, 日本指导教授的严谨治学态度与勤奋精神深深地也长久地影响了郑毅, 他如饥似渴, 收集了大量图书和研究资料, 还曾撰写4万余字的《吉田内阁对华政策研究报告》 发表在 《法政大学研究纪要》 上。

那几年, 他先后撰写多篇日本政治外交史方面的论文,发表在 《日本学论坛》 《日本研究》等学术刊物上, 并有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等刊全文转载。

2005 年, 他在吉林大学完成 《吉田茂的政治思想》博士学位论文, 被吉林大学学位委员会评定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6 年, 他再次赴日本山形大学地域文化教育学部做访问学者, 又有一系列论文相继问世, 其中 《吉田茂的遗产》 一文发表在日本 《山形史学研究》 上, 《美国对日占领史》一书的初稿也是在这段访学期间完成的。

“对日本史了解越多, 我们从中收获越多。 ” 郑毅深以为然。 近年来, 他在这个领域孜孜不倦地开展研究, 承担了多个高级别项目: 2005 年, “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 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2012 年结项; 2008 年, “吉田茂的帝国意识与对华政策观研究” 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2年结项, 结论为优秀; 2014年, “战前日本社会 ‘满蒙观’ 研究” 成功申报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与之对应,他在 《社会科学战线》等重要期刊和韩国学术期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 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韩国 SOMYONG 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出版了 《破解困局的智慧 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 《吉田茂的帝国意识与对华政策观研究》 《通向帝国之路: 原理 · 天皇 ·战争》等著作, 先后荣获了吉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二等奖。

学习和研究日本史的目的, 不是做一个 “亲日派” , 也不是做一个 “反日派” , 而是要做一个 “知日派” 。 他要把他的研究对象变成清晰、 客观、 准确的信息传递给社会群体和公众。 他认为日本是一个非常值得中国社会和学界关注的邻国, 我们对日本的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 还在路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成为首批吉林省省属高校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日本史。学习和研究日本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