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党建根基 引领育人教育与事业发展双向驱动
北京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学部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支部现有正式党员39名,党员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中国设计40年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获的者、北京高校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北京市教学名师等。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抓好党建与专业融合发展入手,以政治为引领,把党建贯穿于育人教育与事业发展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艺术创作相结合,设计服务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德艺双馨的时代先锋和艺术人才。
党建联建:凝聚多方合力,铸就特色品牌
党支部发挥联结党组织与群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联动多方协同,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支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支部本着为党育赓续之才、为社会育创新之才、为地方育服务之才的初心,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工作机制以支部联动强化社会、学校、学生三方主体互动,展开多形式“学思想践行”,多方式结对共创,为北京城市文化发展、为国家文化事业、产业培养了一批高水平创意设计人才。支部积极开展校政、校企党建活动,拓宽研究课题、教学资源、学科建设、党建共建等多方合作领域,先后与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工美集团、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文联、顺义区等361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完成多项主题教育成果和创新设计服务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党建育人品牌特色,进一步推进了党建与专业的融合发展。多年来,支部开展了“北京记忆”、“北京印象”、“鲜花之港”、“京剧之韵”等主题教学200余项。与校外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完成冬奥会开幕式舞蹈服、中国银行建党100周年纪念币、政协京华同心奖奖杯、证书等国家级、市区级设计服务100余项。
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教育服务:深耕育人领域,提升综合实力
1、聚焦学生培养,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支部秉持以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理念,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首要任务,紧扣 “立德树人” 目标,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协同。通过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凝聚教育合力,成功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 “三全育人” 模式。在落实 “三全育人” 工作中,支部统筹各方育人资源与力量,将立德树人理念深度融入育人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之中。明确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形成 “大思政” 格局,健全长效机制。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军事理论课程、红色文化宣讲等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设立校园先锋岗、活动工作组等团体,倡导学生 “人人都做志愿者”,致力于培养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强化教师队伍,推动教育科研协同发展
支部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将其视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任务。探索形成党组织引领、专业团队先锋引领、骨干教师学术引领、青年教师实践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 “五位一体” 发展新格局,并将其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专业建设、思政教育等工作中。为推动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支部推动组建学科发展中心,吸纳 20 余名青年教师(其中博士 6 名,硕士 14 名)。中心以高质量学科建设和培育高声誉领军教师为目标,从确立发展目标、构建领域课程、促进专业发展、研究高端项目、建设学科基地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高品质示范学科建设。众多教师积极投身科研项目,如程贤栋教师参与教育部 “十四五” 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邢万里老师主持 “大健康” 理念下北京市各区中小学课桌椅配置现状问题研究。
组织师生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主题写生教育
设计赋能:助力区域发展,实现互促共赢
1、多元联动,全方位赋能区域发展
支部紧密围绕学校发展蓝图,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增长。借区域党建联合契机,巧妙地融合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扩展了多个合作领域,包括研究主题、教育资源、学科建设以及党建合作等。支部积极组织校政、校企间的党建交流活动,充分展现了我们民办高校的独特魅力和学科专长。同时,支部不断深化与政府机构、兄弟院校、行业组织和国有企业的协同合作,探索多元化的共建路径,打造引领创新的模式,为地方人才资源的培养、科技的进步以及文化的传承提供坚实的支撑。支部先后与致公党、政协北京市委员会等共建,与雅昌文化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完成多项创新设计成果。完成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京华同心奖”奖杯等系列设计制作、完成团市委团少部市级特色章设计、完成了北京城市志愿者奥运导视牌和冬奥会开幕式演出服的设计制作任务等百余项设计任务。
2、党建引领,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支部落实团市委第二批“百团兴百村”设计服务项目,为顺义、密云区及下属五个示范村量身打造的乡村设计导视系统正式交付启用,构建起“标识导引+文旅融合+产业振兴”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支部以实际行动促进了区域党建工作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支部发展互促共赢。
支部参与第二批团市委“百团兴百村”项目启动部署会
实践育人:创新载体形式,培养时代人才
支部结合师生自身专业特长,立足实际,找准契合点,弘扬创新“主旋律”,以实践育人为宗旨,思想引领为先导,重点围绕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实践育人关键环节开展立项活动。持续深化与博物馆、红色革命根据地、行业协会等协同联动,完善项目共建机制,使团队的实践育人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实践育人工作的协调性。
1、实践项目,创新多元途径实践育人新方式
支部先后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共建,组织200余名师生前往军事博物馆参与实践写生,绘制红色文物展品,深刻领悟爱国主义教育。支部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街道工委党群文化中心共建,师生作品参加“喜迎二十大 绘美八里庄”绘画主题展;与北京化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共建,联合举办“艺工融合与低碳发展”高峰论坛,以院建促党建,提升了育人质量;与北京创意设计协会、北京卓越艺术人才培养高校联盟联合多次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城市创新设计发展论坛。与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共建,为迎接北京艺术双年展,参与导视系统和下沉广场视觉设计,支部与协会和企业结对共建,推动育人事业双向发展。
2、赛课融合,显著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新成效
依托学科竞赛中心,积极整合竞赛资源,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学院奖等赛事,并组织赛事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团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培训,以能力强的学生为核心建立团队,鼓励并指导学生团队参与学科竞赛,促使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三年,支部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奋勇拼搏,捷报频传,共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36项,包括德国红点奖在内的国际赛事14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赛事9项,北京文创设计大赛等北京市级赛事3项,其他赛事10项。平均每年1400余名学生参赛,获奖总计2006项,等级奖共计631余项。通过学科竞赛促进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并通过学科竞赛的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的实践育人。
支部获中国设计40年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
未来,支部将按照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和“强国行”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在自身建设上发力,在育人教育和事业发展融合创新上跨越,在党建促进区域发展融合上提升,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与团队协作机制,形成组织互联、资源互通、经验互鉴、发展互促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与科技赋能能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与团队文化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