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北京京剧院精心创排的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展开巡演,用京剧特有的张力和艺术化的表现方式,把当代观众带进了一场充满苦难与奋斗、探索与牺牲、黑暗与希望的恢弘历史之中,把建党先驱伟大又亲切的形象生动地带到我们面前,直观又深刻地从源头上启示我们去感受和思考党的百年初心、百年征程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和前景。这是用京剧形式展现建党先驱人物的一次成功尝试,正如该剧总导演曹其敬所希望的那样,演创团队奉献出了一场“史诗京剧”。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在舞台上演绎好这样一位深受敬仰的建党先驱、杰出代表人物,实在不是易事,需要破解不少难题。
一难在对于李大钊精神实质的把握。李大钊在人生最后一篇文章《狱中自述》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他的“矢志努力”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对于真理具有热情而不懈的追求。他投考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习法政诸学及英日语学”,又“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到北大后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最早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然后培养青年、领导建党、领导工运、发展组织、开创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工作,直到英勇就义,用生命践行了“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的誓言。我理解,“勇往奋进”是探索,“瘅精瘁力”是奋斗,“断头流血”是牺牲,“赴之”“成之”“从之”的“之”,正是国家的独立富强、民族的解放复兴、人民的幸福安康。所以说,李大钊的精神实质是通过他的探索、奋斗、牺牲来集中体现的,同时其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先进分子救国救民思想的生动体现,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党的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本剧从“沉重,沉痛,伤痕累累的巨龙;好黑,好冷,大夜弥漫的天空……黄尘碎首,寻道舍生。忍见神州陆沉欲倾,谁能医我中国之痛”的悲怆苦闷的吁呛中揭开序幕,浓缩再现了历史的沉重,从短促有力的问答中展现出李大钊指明社会主义道路的敏锐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坚定强烈的理论自信,然后再逐幕展开,以李大钊的精神实质统领全剧,不断带给观众深深震撼。
二难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选择和展现。李大钊的短暂一生,经历了包括辛亥革命、袁世凯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党创建、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等一系列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大事。在有限的舞台上,该剧把时空定义在1918年到1927年4月,这是李大钊人生中革命和战斗最辉煌的也是最后的10年。该剧撷取了7个主题的历史场景。一是“播火启明”,演绎了李大钊在青年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并指导青年学生与劳工大众相结合的历史场景。二是“相约建党”,演绎了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南下并在路上相约创建中国共产党,通过精心设计的路遇故事和思想深刻的唱词,创造性地再现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展示了先驱建党的初心。三是“澎湃工潮”、四是“发展组织”,演绎了李大钊领导组织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以及领导北京各界人士的反帝斗争等重要历史事件。五是“杀机陡现”、六是“维护战友”、七是“英勇就义”,讴歌了李大钊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革命气节和斗争精神。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一组组亲切鲜活的人物形象,穿越时空,跃然舞台,将大家带回到那段血雨腥风的革命岁月,激荡着现场观众的心。
三难在对于李大钊等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李大钊的人物形象,有过电视剧、电影、舞台剧和传记等文学艺术作品的塑造和展现,此次北京京剧院排演成京剧,让人感受到了京剧艺术独特的张力和震撼力。唱词的斟酌、音乐的打造、演员的选择、场景的编排、表现手法的创新,都体现了主创团队的匠心。团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从演员开始下地排练到正式与观众见面,仅仅不到3个月时间,大家全力以赴工作。在角色选择上,既是名角荟萃,也勇于让青年新秀挑大梁。北京京剧院优秀奚派老生张建峰在剧中饰演李大钊,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张(君秋)派名家、一团团长王蓉蓉饰演李大钊先生的妻子赵纫兰,国家一级演员韩巨明、方旭,优秀青年演员张凯、路洁、于欣泽、裘识、于帅、魏学雷等也在剧中饰演重要角色。演员们注重学习有关史实资料、参观北大红楼、感受先驱精神,为形象演绎奠定了基础。为了突出作品的“史诗感”,该剧还融入了西洋交响乐,为此北京交响乐团精选了30多位优秀的演奏家加入该剧的创排中。创作过众多经典之作的著名作曲家朱绍玉,在这部作品中继续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精心设计了剧中唱腔。
四难在历史正剧如何出亮点。历史正剧的题材本身与当前普通人生活的客观距离,给作品出亮点带来不小难度。可喜的是,这部剧不少地方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在内容设计上,着力演绎了李大钊与赵纫兰的多场夫妻对唱包括狱中的隔空对唱,展示了李大钊在家庭生活中的多个场景。在夫妻情长之外,该剧还努力着墨李大钊的师生关系、战友关系、劳知关系、敌我关系,尽力展示更加丰满的李大钊的形象。音乐上,我注意到在陈独秀与李大钊相约建党,李大钊狱中独唱自己求学、彷徨、奋斗和信仰,李大钊英勇就义之后,至少有三次,随着剧情跌宕起伏的音乐在不知不觉之中转到了《国际歌》的旋律,让观众在历史与现实、音乐与剧情之间心绪徜徉,不自觉地让眼前的感动与记忆深处的情愫交融共振,经受了难以名状的共鸣和洗礼。很多唱词也体现了精到的功力,如红楼播火时唱道:“革命真理指方向,殷殷风雷起大荒。唤起工农千百万,要把火种播四方!”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时对唱道:“消灭旧的世界,把黑暗社会埋葬。要创造新纪元,开天辟地破洪荒。任凭那路漫漫,征途上满榛莽。革命者胆气壮,誓言冲霄启苍茫。从今后共产党,引导革命方向。”又李大钊在狱中唱道:“忆家国遭不幸神州沦丧,有多少好男儿救亡图强。我也曾习政法请愿立宪,我也曾图维新留学东洋。我也曾苦求索难觅方向,我也曾陷迷惘荷戟彷徨……夜漫漫,放眼量,凭铁窗,望前方,真理之光不可挡,北斗星亮过迎朝阳。”我曾在第一次与主创团队座谈时提出,如果这部剧最后能有一段或者若干段让人记得下、唱得响、传得开,那就是极大的成功,从观剧感受来说,应该有多段具备了这样的底子。
纵观全剧,《李大钊》对这些难点总体上做了比较好的安排,不少探索是创造性的、有益的,能够让观众从艺术的熏陶中感受先驱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感情的力量,能够激励观众坚定信念,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并为美好的愿景而努力。正如由李大钊著作中化用而来的唱词“天下惊秋一叶桐”所折射的哲理,党史学习教育可以从宏观上学习,也可以从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来深入学习体会。李大钊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是我们深入学习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传承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创造好优秀的文艺作品,也是新时代的“道义”和“文章”,这也正充分体现了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推出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的深刻时代意义。
(作者系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执行秘书长、北京大学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