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探幽,文明溯源——三星堆三千年文化探秘主题党课

2021-11-25 09:25:09 李子宜 何艾菲

11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线上方式举办“古蜀迷雾——三星堆三千年文化探秘”主题党课。本次党课邀请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作为主讲人,考古文博学院第34期党的知识培训班学员参与学习。

赵昊首先阐述了考古工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回顾和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工作的多次指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8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勉励同学们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深刻认识考古工作的现实意义,积极投身考古事业。

讲座中,赵昊从考古学文化区和古蜀国历史传说两个角度宏观介绍了三星堆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让同学们对其时间、区位以及主要遗址有所认识。随后,赵昊依据时间顺序介绍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历程和主要发现。从上世纪20年代燕家父子的偶然发现到外籍学者葛维汉对遗址的第一次发掘,再到建国以来的1、2号祭祀坑坑的发掘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新祭祀坑的发掘工作,他着重阐述了一代代考古工作者为追寻三星堆文化前赴后继、做出的不懈努力。

赵昊还就出土文物情况做出了介绍。他介绍了三星堆发掘出土的部分青铜文物,如通体身长2.6米、宏伟之中不失精细的青铜大立人、数量繁多的纵目青铜面具等等,特别强调器物上体现出的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融与变异。除此之外,赵昊也展示了出土文物中的玉器、金器,使同学们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物质文明有了直观的认识。

随后,赵昊重点介绍了北大师生参与的祭祀坑发掘工作,还走入工作仓,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7、5、8号坑的发掘现场,简单介绍了目前的发掘计划及发掘成果,发掘舱结构、湿度干度控制装备等现代考古发掘技术手段;同学们大多是首此以云端形式观察考古工作的现场,纷纷发出赞叹。

最后,赵昊指出,考古工作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考古工作者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度的考古学”为工作目标和宗旨。他呼吁同学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将个人所学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考古建设中去。

正在宁夏盐池张家场考古基地实习的2019级本科生王乐通过线上直播进行了讲座学习,她表示:“三星堆考古发掘工地展示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科学的发掘手段和技术设备,是考古工作者学习和借鉴的榜样,这也让此刻正在考古工地实习的我体会颇多。发掘、记录、资料整理等工作并不能单独依靠书本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我真正体会到考古学的艰苦。在考古人眼中,精美的器物与探方内每一处历史信息都是不可忽略的存在,作为媒体焦点的“宝物”,背后的则体现着研究人员无数次的清理、测绘,匍匐着、探索着中国考古学光明的未来。”

第34期党的知识培训班学员、考古文博学院2021级本科生邵芮琪同学说:“青铜神树的美轮美奂,青铜面具的庄严肃穆,青铜风铃的古朴精致,让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可以想象考古工作者们在挖掘时面对面感受这些文明的温度时的惊喜和郑重,虽难免有疲累,但怀揣着对文物的热爱、秉承着对历史的敬重,便可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这也是我们每一位考古徒对待历史和发掘工作应有的态度。”

第34期党的知识培训班学员、2021级硕士生尤文浩表示,“听着老师的讲解,看到发掘现场的同仁前辈们,我不由得想了很久,自己作为考古专业的研究者,应该向他们学习,沉住气,踏实做好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通过孜孜不倦的钻研,将历史上的各个“点”,连接成一条“线”,探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李丛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1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线上方式举办“古蜀迷雾—三星堆三千年文化探秘”主题党课。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