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讲评活动系列报道——讲评医德医风 和谐医患沟通(五)

2023-02-01 09:03:40

一病区:相识以诚 相待如亲

小时候,最害怕去的地方是医院,因为那里的消毒水味的环境让人觉得冰冷和恐惧;最害怕见到的人是护士,因为那个笑眯眯的阿姨总会拿着冰凉的针筒来给我打针。

长大后,我成为一名护士,每日穿梭在病房里,日复一日的答疑解惑,学着一针见血的本事,救治和安抚患者。

后来,我才发现与人打交道才是这世界上最难的工作。铺一百张床、护理一百个病人不难。难的是,如何安抚一个个难以沟通的病人?如何变现一个个不可能的要求?

杂乱的病房,不配合的父子

一对父子随意的把行李散落在病床周围,入目所及,遍地狼藉。护士再三劝告:“马上要去手术了,请您收好个人物品,尤其是贵重物品。或者我和您一起收拾?”家属不耐烦:“收拾啥?东西本来就是摊开用的!为什么要收起来?你们这就是形式主义!”家属情绪很激动,冲突随时可能发生。

这时,护士长周娜走过来,她温柔耐心地跟患者家属解释:“咱们不能阻挡患者的生命通道,一旦有紧急情况,您孩子的病床,或者旁边病床的患者要随时畅通无阻的推出!”

一句话,就平息了一场矛盾。这也让我这个年轻护士了解了沟通的技巧:多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沟通。

                                             

隔离转运前焦虑的他

一天,病区里的一名患者每日例行核酸检测呈阳性,自己也感觉有症状了。惶恐不安的他,在等候转运至集中隔离点,无心饮食,语气沉闷的表达着自己不想离开的诉求,心急如焚的家属如坐针毡,喋喋不休的唉声叹气。裹在闷不透气的防护服里,我们该如何安慰和帮助他们?

面对焦虑,我们能做的是安静的倾听陪伴,尽量减少防护服带来的刺眼和隔阂。尽量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他的感受。同时,我们了解到隔离点没有术后患者所需的流食,就赶紧联系营养室准备流食便携装。没想到,患者冷漠地拒绝了。几经劝说,即将转运离开的时候终于同意带上了需要量。

去往隔离点后,他心灰意冷的发来信息:“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没有人关心我!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我们立即回拨电话,详细问询他在隔离点的情况,了解到他术后恢复的不错,我们尽量帮他解决需求,预约复诊,并交代注意事项。幸运的是患者仅仅是需要发泄低落的心情,之后,他还是被我们努力的安抚,逐渐振作了起来。

如何能恰到好处的安慰别人:共情、倾听、引导、解决——都必不可少。

一病区4.jpg

戴着小竹竿的萌萌

一位9岁准备植牵引器的小丫头萌萌孤寂的坐在病房里哭泣,她的责任护士孙佳丽在了解到萌萌对于手术的恐惧和对妈妈的思念之情,于是请示护士长,联系家属提前两天进入病房。在妈妈的陪伴下,她每天情绪很稳定。术后的萌萌因为疼痛不肯吃饭,孙佳丽护士了解到她平时喜欢画画,于是带来了画笔和绘画本,每日耐心的陪她画画,并给她讲了小树苗的故事:“如果小树苗长歪了,咱们就把小树苗靠在竹竿上撑起来,等到它长成大树,再把竹竿撤掉。萌萌也是一样的,等你骨头长结实了,咱们很快也就撤了你的小竹竿啦!”终于,萌萌迎来了出院的日子,勇敢起来的萌萌还专门感谢孙阿姨,跟她说,以后想要做个强大的人。

一病区1.jpg

相识以诚,相待如亲。其实生活中打动人心的,并不一定是你为他做了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与患者相处的每个瞬间,也许只是一个亲切的问候,一个温暖的眼神或者是无助时紧握的双手,甚至无意间自然流露出如亲友般的关怀,都会成为维护良好关系的纽带。

做有温度的护理人,初心永挚,从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静,给冰冷疏离的病房注入温情和关爱,给生硬的机械治疗融入温暖和仁义。白衣天使没有翅膀,却时刻在传递善与美!



责任编辑: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党院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医德医风讲评系列报道——一病区:相识以诚 相待如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