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深悟党性内涵,践行科研育人使命
2025年9月25日下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于吕志和楼238会议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围绕集中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重要论述,加强党性修养”专题报告,开展交流讨论。
(一)党支部书记齐志专题分享
党支部书记齐志围绕《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内容展开分享。他先解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与历史警示;再结合研究院学科交叉特点,强调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科研工作者需以抗战时期的坚韧意志,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将爱国情怀融入前沿学科探索,为民族复兴贡献科研力量;最后提及强军思想与开创未来的要求,号召支部成员以抗战精神为指引,坚守科研育人初心。

齐志分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二)支部成员许可交流发言
许可结合学校党性修养党课内容分享心得。她从党性的基本含义、新时代要求、修养意义与路径展开,结合团委工作实践举例:组织“青春告白祖国红色研学”活动,带学生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科学与政治结合”的党性坚守;提及“学问沙龙”活动统筹跨学科交流的实践,强调科研育人中需守住“个人干净”底线。

许可就学校党性修养党课内容分享心得
(三)其他成员及发展对象交流
杨晓静:结合自身科研领域谈到,抗战精神中的“不屈不挠”正是科研攻关所需品质,面对跨学科研究中的技术壁垒,需以爱国心支撑坚持,同时在指导学生时,要传递“科研为国家”的理念,避免思想引领缺位。
张文涛:认为党性修养与科研思路相辅相成,“对党忠诚”体现在坚守科研方向、服务国家需求上,比如团队开展的交叉学科研究,需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部署,杜绝脱离实际的 “空泛研究”,以理论修养提升科研格局。
李春梅:聚焦“爱国担当”,提出新时代青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需在理想信念、行动实践上强化责任意识、主动践行使命,如主动参与国家建设实践、坚决维护国家利益、抵制错误价值观。
发展对象张立:表示通过学习深受触动,作为科研起步阶段的青年,将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把抗战精神中的“爱国奉献”与党性要求的“忠诚担当”融入课题研究,主动参与红色研学活动,提升思想觉悟,争取早日成为合格党员。

支部成员交流讨论
(四)活动总结
齐志书记对交流发言进行总结,强调本次活动将抗战精神传承与党性修养、科研育人深度结合,进一步凝聚了支部力量。要求支部成员以“终身修养”的态度,持续将爱国情怀、党性要求转化为科研与育人的实际行动,推动前沿交叉学科发展,为学校 “双一流” 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