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员
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落地落实
2022-12-07 17:34:47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职教20条”精神等,紧紧抓住国家级高职示范校建设、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教育部高职三年行动计划、教育部和北京市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等重大机遇,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十所院校之一);2018年、2019年,连续被教育部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同时荣膺三项50强的全国7所高职之一),2021年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

学校开设机电、航空、汽车、电信、生物、经管、艺术七个专业群共30余种专业,设有机电工程、航空工程、汽车工程、电信工程、生物工程、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七个二级学院以及士官学院、基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专业教师368人,2021年新入职专业教师26人,此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迎检对象为342人,今年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时间合计17928个工作日,人均52个工作日,完成了年人均20个工作日的要求。

一、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具体实施情况

1.动态健全完善制度办法

学校在2019年6月根据《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建设“首善标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职学院的目标,重新修订了《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暂行)》。办法中着重加强教师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专业教师育人能力、教学能力、培训能力和研发能力,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市场适应性。

学校明确教师企业实践实施两级管理,由学校教师工作部制定教师企业实践的制度文件,二级学院制定《专业教师业余到企业实践工作细则》,文件中确定了教师企业实践的目标、任务和标准。

教师企业实践目标是让教师熟悉行业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引入教学过程;让教师熟悉企业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熟练掌握从事专业岗位的操作规程;让教师将专业知识和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提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教师了解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要求,为培训学生职业道德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教师企业实践任务是开发或承担企业科研项目,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编写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标准等。

教师企业实践的标准是实践结束后要提交各种成果,如依托项目研究,开发一门新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或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升级调整,基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或生产案例,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一门培训课程或引进一项针对于企业的培训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展改进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等方面的项目研究,引入一项到账横向课题;在完成横向课题同时,依托项目研究撰写发表一篇论文,或依托项目研究申请发明或1项实用新型专利。除此之外,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均要递交研究报告。

2.扎实落实企业实践工作

(1)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校院两级都成立了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领导小组,校级由主管教师工作、人事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成员为二级学院和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院级由学院的班子成员任组长,内设中层干部、部分负责教学工作人员为主的领导小组,确保校院两级对教师企业实践工作的全面领导。

(2)过程管理规范

二级学院负责教师企业实践的过程管理,明确了实践范围,确定实践方式和实践的时间、检查实践的岗位与教师的专业契合度,签订学校、实践教师、实践企业三方签订协议书,并组织中期检查以确保实践正常开展。每年6月和12月统筹研究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计划,计划经学校批准后实施。一般无特殊情况不安排同一位教师连续两个学期到企业实践。脱产、半脱产企业实践由人事处年底验收,业余形式的由二级学院年底验收。

二级学院在教师实践过程中会与企业及时沟通,了解教师企业实践的情况和工作表现,组织安排企业实践教师回校进行中期汇报,并把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每月出勤情况上报人事处备案。

(3)验收标准规范明确

学校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形式主要包括脱产、半脱产、业余形式。脱产指一个学期不承担教学任务,半脱产指一个学期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业余指利用寒暑假及其它非教学时间到企业实践。企业实践工作制定了“4+1”目标管理模式,脱产的教师必须完成五项(4+1=5)要求,半脱产及业余的企业实践教师需完成4项里的1个目标及研究报告。教务处验收教学方面的成果,例如开发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或形成校本教材;科技处验收科研方面的成果,例如改进工艺、解决难题,引入课题,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继续教育学院验收培训方面的成果,例如开发培训课程或引进企业的培训项目,所有验收确保标准尺度一致。

(4)专项档案可循可查

每位在企业实践过的专业教师都有一份专项档案,以记录教师实践过程。脱产形式的实践专业教师档案内容包括企业实践协议书、实践备案表、评价表、验收表、考核评价表、情况记录表、中期汇报材料、成果支撑材料及实践研究报告。其他方式的实践专业教师档案内容包括企业实践验收及认定表、教师企业实践当量转化规则量表、总结报告。这些档案材料使教师企业实践的过程管理清清楚楚,这种要求不仅督促教师本人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按时上班开展工作,也督促二级学院要按时检查企业实践的工作进度,因此归档做法为企业实践的工作扎实落地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

3.企业实践主要成果

为加强专业教师能力建设,推动学校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学校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机电分公司、北京博联众睿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思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等70多家企业开展了企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们投身企业一线岗位,体会岗位需求,在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教材开发、社会培训、课题引进等项目。在教师到企业实践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实践岗位的生产、操作环节,了解了最新的科研技术,掌握了学生就业后要拥有的技能水平等等基本要求,而且开发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259门,形成课程建设方案、开发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校本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144项,升级调整课程23门,形成校本教材49门,开发培训课程24门,引进企业培训项目7项,引入横向课题金额680万元左右,发表论文72篇,授权专利112项。这些实践锻炼成果为二级学院推动教学、科研改革工作做了大量贡献,二级学院也在年度考核、聘期考核、职务(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中把企业实践的成果收获作为重要导向指标,形成了正向激励的一个措施。

4.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创新举措

(1)机制创新

为更好的推动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学校创新采用“一个目标、二级管理、三方协助、四方实施、五个平台”方式落实具体工作,一个目标为努力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二级管理为学校、二级学院两层管理;三方协助为学校、二级学院、实践企业共同协作制定实践教师的实践方案;四方实施为学校、二级学院、实践企业、实践教师以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暂行)》推动落实实施过程,五个平台指依据校外企业平台、校内中试基地平台、培训基地平台、大师工作室平台、工程师学院平台联动发挥作用,为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

(2)信息化创新

2021年学校正在建设教师到企业实践信息化系统,包括了全程网上申报、验收、统计等功能,教师可以通过此系统在网上申报、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等部门进行网上验收,实现了全流程管理和过程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统计实践天数和实践成果提供了便利,为建设教师企业实践电子档案进行了探索。

5.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1)激励机制:学校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企业实践,在学校制定的《教职工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到企业实践作为考核点,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中,明确为教师申报教授、副教授的必备条件,同时也作为聘期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2)保障体系:2021年学校为教师企业实践专门申报了企业实践校内专项,经费共计115万,用于鼓励教师参加北京市“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学习和实践。此外,脱产及半脱产进行企业实践,课时计算不超过学期标准教学工作量。脱产按照相应档级标准教学工作量的50%发放,其余部分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半脱产期间发生的课时费正常发放,其余部分根据考核结果发放。

二、优秀案例

(一)深入探索“三方联动、四位合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电信工程学院为例)

教师企业实践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程度对实践工作会起到关键的助推作用,政府作为第三方给予政策支持非常关键,如果三方合力会使企业实践的作用最大化,以电信工程学院为例,今年派遣了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按照“以政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引领和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在推动教师企业实践过程中,就借助了开发区政府的力量,塑造出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评价系统工程,探索了“三方联动、四位合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电信工程学院通过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在基地建设、大师工作室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大赛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校企共建了产学研一体化“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中试基地”,成立了张晋芳LED显示芯片技术技能工作室,面积320平米,兼具人才教育培养与培训、技能培训、平台资源共享、技艺创新、产品研发、面向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根据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需求,校企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建教学团队、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共建实习实践实训平台、共同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夯基础、强技能、践复合、精创新”的课程体系结构。推进了集成电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与企业工程师在大赛上也紧密合作,学习了企业的新技术和丰富经验,提高教师指导大赛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技能竞赛中,2021年“嵌入式应用开发”赛项全国二等奖1项。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利用学校基础研究的优势,协助企业进行技术应用研究,发挥学校理论教学优势,为企业员工开展理论知识培训,校企共建的中试基地为企业提供生产和技术培训服务,校企合作承办的技能大赛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为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降低了企业新人培训成本,双方在人才培养、教学教改、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培训创收、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各方面合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实现了双赢。

(二)提炼企业实践内容与课程体系深度“四融合”模式(以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今年经济管理学院安排教师到国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评估咨询综合服务专业机构之一中联资产评估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实践的主题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开发1+X智能估值证书,推进1+X证书制度。实践的内容与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探索推进“书证融通”,推进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两者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认可、相互转换,实现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有机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与“X”证书的培训内容有机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有机融合,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考核有机融合。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仅与企业合作更加紧密,而且也促进了学院专业的持续发展。后期可以基于产教研融合,搭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创建“大数据会计研究中心”、“智能财税工厂”、“财会机器人工作室”、“财税代理工作室”等新型产教研融合载体,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也可以依托产学研平台,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于实际任务或研发项目,建立集教学与培训、科研开发、生产性实训、展览展示、创新创业、运营办公等于一体的创新型实践平台,培养产业急需、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实践型技术技能人才。还可以开展书证融通课程试点,对比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确定“书证融通”方法。

(三)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双驱五定”探索“七共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模式(以汽车工程学院为例)

自2006年汽车工程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来,连续十五年合作开展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校企双元师资团队捆绑式发展,双方共建了“双驱五定”的教师企业实践模式,即课程建设驱动、能力提升驱动,规定时间、指定导师、特定场所、选定场景、设定标准。实现了“七共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课、共同备课、共同开发教材、共同授课、共同评价、共同开展教研活动)。

在该模式下,专业教师以承担的课程建设任务和自身专业能力提升为驱动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每隔一年申请不少于1个月的企业实践,奔驰公司为每位企业实践教师安排一名首席技师或工程师作为导师,规定一个时间段内到车间工段锻炼,并结合个体需要聚焦生产操作、研发辅助、工艺改进等不同的特定场景,同时根据教师基础和实践内容设定个性化评价标准,旨在做到实践精准高效。目前,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教师100%达到了“双师型”教师标准。

2021年,学校与北京奔驰共建的汽车制造与智能生产技术教师实践流动站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开展高端师资的培养。

(四)专业教师实践过程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升华(以航空工程学院为例)

学校新成立航空工程学院,需要部分专业教师快速成长,以承担新航空的承建工作,企业实践为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培养途径,今年其派教师赴东航北京分公司企业实践,收获颇丰。飞机维修是个特殊行业,不在企业实践很难掌握一手材料,没有一线经验也很难培养出航空维修人才,因此这次企业实践为教师未来的教学工作和成长历程奠定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21207095035.png

实践锻炼证明实际工作的要求和常规教学不同,要让教学更贴近企业实际情况,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升华,是在企业实践工作的总结凝炼出来的,“安全第一是底线、学生使用手册的重要性、学生英文应用能力的要求”等等都是经过企业实践发现的重大收获。

(五)创新校企研命运共同体形态(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机电工程学院与北京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博世力士乐北京液压有限公司开展了先进制造技术培训,不仅增强了北京市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教师的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升了教师服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能力,还打造了能够面向未来需求的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创新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校企研命运共同体形态,增强了北京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给。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统筹规划,结合“双高”专业群建设、提质培优计划和职业本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强化约束、优化激励,加强与产业头部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2.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过程管控。通过周交流、月汇报等方式,提升企业实践的成效,强化教师对企业实践成果的及时总结和成果交流与辐射,让更多的教师从企业实践成果中受益。

3.形成校企良性互动。加大人员双向流动力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人才培育,促进专业和企业的发展,促进教师能力提升有效途径。         


©2020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0869号-24
中心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