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京地协同·科技赋能·教育服务—聚焦新材料产业技术与智能装备创新

发布时间:2025-06-19 17:08:50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物理化学教师党支部“强国行”行动邵阳实践活动纪实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化学教师党支部作为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于2025年5月23日至5月26日,组织支部党员及学科骨干赴湖南邵阳开展“强国行”专项行动实践活动。本次专项行动由党支部书记王如志教授带队,团队成员包括全体支委、材料物理化学学科方向负责人严辉教授,以及来自材料学科方向的核心骨干田英良教授、侯育冬教授、张铭教授等12位教师。此外,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与产业技术落地,专项行动特别邀请了北京工业大学高端装备产教融合基地副主任杨金福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显武老师共同参与。

参与活动的老师们专业方向多元,涵盖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功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多学科领域。本次活动秉持 “京地协同、科技赋能、教育服务、产教育人” 的核心目标,通过实地考察、深度交流等形式,对邵阳市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重点聚焦竹基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材料制品分类智能化装备等关键技术领域,旨在精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深化校地合作,实现产学研融合创新。

5 月 23 日上午 11 时,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物理化学教师党支部 “强国行” 团队于逸夫图书馆前整装集结,举行了简短庄重的出发仪式。党支部书记王如志在动员讲话中强调,本次活动是深化党建引领与科技服务融合的重要实践,号召全体成员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担当投入调研工作,以确保活动取得扎实成效。仪式结束后,团队前往北京西站乘坐高铁开启行程。

图片1

  逸夫楼前举行出发仪式,团队启程

图片3

  北京西站候车室出发前的集体合影

当日 19 时 36 分,团队顺利抵达邵阳并入住酒店。晚间,全体成员召开“强国行”工作部署会,围绕调研目标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实施路径。会上,团队成员一致表态,将以充沛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效的协作精神,全力保障调研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图片2

到达邵阳并入住酒店

5月24日上午,在邵阳市大祥区副区长唐兴辉、邵阳市经济开发区党政办主任陈雄杰等人陪同下,“强国行” 团队走进邵阳维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实地考察。在公司董事长粟武洪的陪同下,团队深入生产车间与技术展厅,系统学习了液压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进程中的创新实践与成功经验。双方围绕 “液压系统能效优化”等技术难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就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协同开展技术攻关等议题进行可行性探讨,为后续校企合作锚定方向、筑牢根基。

图片4

 参观邵阳维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团队先后走访湖南良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CVD培育金刚石)与邵虹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聚焦高世代基板玻璃领域)。在湖南良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工带领我们参观了金刚石高压制程生产线并系统地介绍了金刚石高压制程与器件的产业化工艺及应用发展前景。团队成员一致认为,该产业方向与团队深耕多年的碳基材料制备及薄膜技术研究方向高度契合,未来与良诚公司在产教融合领域具备广阔合作空间。在邵虹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团队在公司总经理助理刘俊的带领下,实地考察 G8.5 + 基板玻璃智能化生产线,深度了解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突破 "玻璃基因" 技术、打破国际垄断的创新历程。团队中电子玻璃专家田英良教授现场点评指出:"高世代基板玻璃项目的技术突破,为国产显示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了核心材料支撑,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在保障产业链安全中的战略价值。"

图片5

考察湖南良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图片6

 考察湖南邵虹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当日下午,在唐兴辉副区长陪同下,团队前往邵阳学院理学院开展支部党建联建启动座谈会。邵阳学院理学院党支书记刘水凤、院长李小武、副院长刘桂香、邢智勇、副书记彭亮清等全体班子成员,以及物理教研室主任黄阳玉、物理实验教研室主任唐鸽等骨干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刘水凤书记主持。会议伊始,与会人员通过观看邵阳学院宣传片,全面了解该校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阶段性挑战。随后,唐兴辉副区长致欢迎词,回顾邵阳及大祥区经济建设历程,强调地方产业对科技赋能的迫切需求,期待北京工业大学与邵阳学院通过 “京地协同、科技赋能、教育服务、产教育人” 合作模式,为区域经济注入创新动能。李小武院长详细介绍邵阳学院及理学院发展情况,重点阐述当前人才引进瓶颈,希望在新能源与光电功能材料领域实现重点布局与发展,并期待北京工业大学团队在学科建设、技术合作与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王如志书记简要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分享了材料物理化学教师党支部的建设经验,并期望通过党建联建推动“京地协同、科技赋能、教育服务、产教育人” 落地,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助力地方发展,切实践行 “强国行” 专项行动核心理念。在交流过程中,邵阳学院青年教师分享科研发展困境,表达对京地协作的强烈期待。团队严辉教授、田英良教授、杨金福教授等分别从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特色培育、产教融合路径等维度提出建设性思路。双方还围绕党建与学科发展深度融合机制、党建共建实施方案及学科合作具体方向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图片7

邵阳学院理学院党建联建

随后,团队前往邵阳市红色教育基地——蔡锷故里文化博览园,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党日活动。在讲解员引导下,全体党员沿着蔡锷将军生平展陈路线,深入了解其在护国运动及维护共和历程中展现的英勇事迹。大家驻足凝视历史文物与珍贵史料,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与舍身忘我的责任担当。此次沉浸式红色教育,不仅激发了党员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更让“科技报国”信念在每位成员心中扎根发芽,为后续以专业力量服务地方发展注入精神动力。金玉红老师表示:“我进一步意识到科研工作者肩头的责任,坚定了后面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

图片8

 参观蔡锷故里

活动结束后,团队乘车前往绥宁县。在绥宁县竹业办主任唐学军、邵阳华立竹木公司总经理彭昱丰陪同下,“强国行” 团队实地考察竹制品全产业链相关企业。在湖南九通竹基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九通邵阳公司总经理伍小东带领团队参观生产设施,深入介绍企业 “以竹代塑、以竹代钢、以竹代砼” 的创新实践。调研中,团队成员高度肯定竹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价值与产业潜力,指出推广竹基材料应用是践行 “双碳” 目标的重要路径。考察了新型竹基新材料生产线后,王如志书记结合团队专业视角提出建议:“企业‘以竹代塑’技术已实现竹纤维含量达 60% 的复合材料量产,展现出显著的技术突破与市场竞争力。但在制品分类标准体系构建、智能分选装备研发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未来可通过校企联合攻关,提升竹制品产业标准化与智能化水平。”

图片9

 参观九通科技有限公司

5月25日上午,“强国行”团队于绥宁县开展绥宁生态产业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模式。团队成员一致认为,绥宁在 “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 中积累的绿色发展经验,为高校依托科研优势、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

图片10

 绥宁生态产业考察

   随后,团队前往寨市苗族侗族乡的红色西正街,参观红七军指挥所旧址。通过聆听革命历史讲解,党员们深刻领悟到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传承的重要意义,纷纷表示要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工作,以实际行动赓续红色血脉团队还集体参观了绥宁党史陈列馆,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场景复原,系统学习党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在沉浸式党史教育中,全体成员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张铭老师感慨道:“红色精神中的‘实事求是’与‘艰苦奋斗’在新时代的科研工作中依然具有鲜明时代价值,后续要扎根产业实际需求,从发展痛点中提炼科学问题,让研究成果真正服务地方发展和人民福祉。”

图片11

 参观红七军指挥所旧址

图片12

 参观绥宁党史陈列馆

当日下午,调研团队返回邵阳后走访邵阳华立竹木公司工厂,开展实地考察并深入了解竹木加工技术的创新应用。邵阳市华立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是“一次性竹筷国家强制标准”的参与制定单位,是一次性带节竹筷缔造者单位,是邵阳首家让带节竹筷走出国门的出口企业,也是首家使用无尘净化车间的竹筷生产企业。公司积极拓展市场渠道,与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和好评。销售网络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企业生产车间,华立竹木总经理彭昱丰带领团队考察竹木加工全流程,重点介绍智能化改造中的技术痛点与发展需求。考察现场,团队成员杨金福教授结合竹制品加工流程及设备情况提出建议:"现有竹材加工装备在自适应切削、在线检测等方面亟待升级。尤其是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竹制品装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这既是高校智能装备研发与企业需求的关键契合点,也是产教融合的出发点与落地点。"对此,彭昱丰总经理对此高度认同,希望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竹产品,并期待在竹制品智能设备及智能分选系统研发等领域全面开展技术合作。通过积极响应国家“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的绿色发展战略号召,进一步加大在创新、绿色竹产品及其智能化自动化产线研发上的投入,实现竹产业全产业链中技术领先、全智能化的标杆型国际领先企业。

图片13

 华立竹业工厂考察

随后,团队前往邵阳学院艺术学院开展党建联建交流活动。邵阳市林业局市林长办副主任王岐民调研员、市绿委办副主任李三要、邵阳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汪碧波教授、华立竹木首席科学家毛建中教授(湖南大学)、华立竹木总经理彭昱丰及艺术学院骨干教师代表参与交流,活动由汪碧波院长主持,以 “党建引领聚合力,京地协同促竹兴” 为主题。双方围绕竹基新材料开发、竹制品工艺创新等产业技术难点进行深入探讨。汪碧波院长介绍艺术学院基本情况,重点阐述学院在竹产业赋能领域的探索 —— 通过竹制品艺术化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分享与华立竹木近年深度产教融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成果。邵阳市林业局王岐民调研员、李三要主任分别介绍邵阳林业发展现状,指出林区经济振兴亟需科技赋能,期待通过技术创新激活竹产业全链条价值。华立竹木总经理彭昱丰剖析企业发展瓶颈,提出设备智能化升级、新材料技术突破等核心需求,表达对 “京地协同” 模式的迫切期待。毛建中教授从产业趋势角度指出,竹基材料及制品装备领域市场潜力巨大,呼吁多方协同推动产业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北工大材料物理化学教师党支部书记王如志介绍北京工业大学与支部党建相关情况,强调 “强国行” 团队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使命担当,提出以党建联建为纽带、以技术合作为核心的 “京地协同” 路径,为邵阳的竹木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北工大高端装备副主任杨金福教授聚焦竹制品产线智能化,指出当前专业设备供给不足与市场需求旺盛的矛盾,建议从自适应加工、智能检测等环节切入技术攻关,期待与本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此基础上,与会人员就党建联建、京地协同、科技赋能、产教育人等具体合作方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图片14

 邵阳学院艺术学院,开展党建联建

5月26日上午,支部一行从邵阳站乘车返程,圆满结束此次"强国行"活动。

图片15

 集体返程

本次“强国行”活动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更为京地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通过深入调研邵阳市的新材料产业与竹资源开发,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产研融合的聚焦点与落地方向-竹基新材料研发及其产业化路径、材料制品分类标准化体系构建、智能化生产装备创新,为后续校地协同创新明确了突破方向。

此次“强国行”邵阳行活动中,团队成员们一致表示此行收获颇丰、感悟深刻,期待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将"强国行"专项行动做深做实做强,持续完善"需求牵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闭环,真正实现高校智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作为支部的一名老党员,严辉教授谈到:"在邵阳的调研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竹基新材料研发的巨大潜力。作为速生固碳的优质可再生资源,竹材在‘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等绿色替代领域展现出强劲产业化势头。走访九通科技、华立竹业等标杆企业时发现,尽管竹基复合材料已在包装材料、绿色建材、智能家居等领域实现产业化破局,但在材料本征性能优化、制品分级标准制定、智能产线装备研发等环节仍存在技术短板。高校科研团队可以聚焦竹材改性技术、功能化应用及智能装备开发,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附加值。” 针对产业升级需求,支部青年教师程晓鹏老师补充强调:“竹基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亟需智能化技术深度赋能。建议在竹纤维高效分离、复合材料成型、制品精密加工等环节,引入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自适应数控加工中心、AI智能分选平台等前沿技术,构建'材料-工艺-装备'一体化的智能制造体系,全面提升生产效能与品质管控水平。”章立寒老师结合红色教育基地参访感悟谈到:“通过这次参观邵阳红色教育基地并参与当地企业示范点调研,我深刻体会到做科研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重要性,后续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要注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社会可感可知的实效。”梁媛老师在总结发言时指出:“本次邵阳之行,让我们看到了材料物理化学的广阔用武之地-如何提升材料性能延长设备寿命和优化工艺减少能耗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以更务实的行动,深耕材料物理化学领域,将‘强国行’的号令化为科研攻坚的自觉与育人树才的恒久动力。”

此次“强国行”活动为京地协同创新、科技赋能发展、教育服务社会、产教融合育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托教师团队的专业积淀与家国情怀,活动为地方产业升级注入高校智慧,为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提供典型范式。展望未来,团队将以竹基新材料与智能装备作为突破口,联合邵阳学院及当地重点企业,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乡村振兴重大部署持续注入高校动能,谱写新时代校地协同发展的华彩篇章。

致谢:本次“强国行”专项行动得到了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本专项行动也得到了北京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企业邵阳市华立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全程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责任编辑:王如志,张铭,程晓鹏,金玉红,梁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强国行活动,聚焦新材料产业技术与智能装备创新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