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专项行动——北工大机械设计及理论系党员教师参加北京博士后乡村振兴服务团河南南阳行活动
2025年6月23日至27日,北京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系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张子华同志深入贯彻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要求,参加由北京市人社局、河南省人社厅、南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为期五天的“北京博士后乡村振兴服务团河南南阳行”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医疗卫生、中药材、食品加工、种养殖,教师培养、农养殖废弃物处理、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项目需求,到河南省南阳市开展项目咨询、讲学等智力支持活动,是落实京宛人社对口协作的具体举措之一。
一、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人社局、河南省人社厅、南阳市人民政府组织,是落实京宛人社对口协作的具体举措之一。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单位的27位专家和博士后,深入南阳市的西峡县、淅川县、邓州市、唐河县等地,结合自身在医疗卫生、人工智能、食品加工、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长,为当地提供义诊、讲座和技术指导等服务。专家代表们表达了建立长期联系、持续提供支持的意愿。活动期间,专家们分成多个小组展开工作。北京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系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张子华同志深入“产业赋能:智能制造激活乡村经济引擎”小组,本小组由北京科技大学闫晓强教授带队,团队成员还有北京化工大学陈国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吴立峰教授。
图 1
二、活动过程
1. 河南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阳中通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小组于6月24日启动会后,下午驱车两小时首站来到南阳市唐河县河南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南阳中通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智能巡检机器人”“称重分栏系统”“智能防爆电气开发”等多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技术指导与项目洽谈。
在交流过程中,张子华老师详细了解了企业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化设备方面的创新成果。他对“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分析,提出了提升设备精度和应用场景适应性的优化建议。在“称重分栏系统”项目上,张老师结合现代农业自动化发展趋势,建议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分析功能,以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的精准度。同时,为南商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场景“量身定制”解决方案:通过重塑猪舍结构,部署猪群行为识别摄像头与环境传感器,构建从饲喂到出栏的全周期数字模型,破解“猪群图像识别难”等痛点,推动畜牧产业智慧化转型。同行的首都师范大学的吴立锋教授,也为南阳中通等企业技术难点“量身定制”了解决方案。
图 2
图 3
2. 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西峡龙成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小组于6月25日上午和下午分别来到南阳市淅川县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和南阳市西峡县西峡龙成冶金材料有限公司就“电磁阀减振器内压平衡研究”、“电磁阀减振器异响研究”、“大数据模型建立与数值模拟”、“结晶器铜板及成套设备智能制造产业化提升”等项目,进行了现场走访调研并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与项目洽谈。
图 4
图 5
3. 众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小组于6月26日上午和下午分别来到南阳市西峡县西峡众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和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就“电控程序设计及验证”、“智能高效加工”、“自动化高效识别并打包”等项目,进行了现场走访调研并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与项目洽谈。
图 6
图 7
三、活动总结
大数据模型、智能制造、巡检机器人、自动识别……面对多地产业的智能制造转型需求,西峡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忠超用“及时雨”形容专家团:“我们前期深入企业收集技术需求,再由北京市人社局协调匹配专业专家,精准对接企业痛点。专家的指导专业且及时,是我们的‘香饽饽’。”
从工业技术攻坚到农业智慧升级,北京博士后服务团以“短期服务+长效对接”模式,为南阳乡村振兴注入“北京智慧”。这场跨越千里的智力对接,希望能化作南阳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实际动能,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此外,在“北京博士后乡村振兴服务团河南南阳行”活动收官之日,京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对口协作座谈会在南阳市政府召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