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推出“学习两会青年说”专题栏目——第五期

2024-04-01 09:39:02

学习两会青年说|聚焦两会中的新“法谚”

——法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学习两会青年说”专题栏目(五)

为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法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继续推出“学习两会青年声”专题栏目,支部学生党员聚焦两会热点,畅谈新想法、新目标、新期盼,共话愿景、共绘蓝图、共启未来。

本期主题聚焦于两会中的新“法谚”,这些“法谚”是结合具体案件审判加以归纳、总结形成的,是总结多年审判经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呼声中“锻造”出来的。新“法谚”直指法律适用的难点,回应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阐释以司法审判促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观点,彰显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理念和担当,与你我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为具体内容:

1.“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直是百姓的诉求之一,特别是外卖工作人员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报告根据实际用工,破除以劳务连环外包、诱导注册个体户等方式规避用工责任的“障眼法”。明确把“付出实质性劳动”和“明显占用时间”作为线上“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让在线工作有收益,离线休息有保障。体现司法人员的“用心”。另外,为了维护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确立婚前同居施暴以家庭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司法规制。体现司法人员的“用情”。

2.“让符合规范的诊疗活动有保障、全力救治患者的医生受保护”

医患纠纷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两难的问题。医院尽最大的努力救死扶伤,往往也回天乏术时,有的就此被告上法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诉讼和纠纷,医疗机构往往会采取一些保守的治疗方案,对于那些整体有益但是存在较高风险的方案敬而远之。报告阐述民法典中医疗机构免责事由规定,明确医疗机构善尽诊疗义务或限于当时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的不担责。这样的审判思路和理念,不仅鼓励医生尽一切可能救死扶伤,治疗患者,而且根本上有利于医疗进步。

3.“‘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

我们身处在法治的中国,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正当防卫应该受到法律保护,“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既是提醒司法者做到公正司法,又给了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20208月,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发依法适用正当防卫的指导意见,2021年至2023年,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

4. “敬老助老美得善举,司法褒奖就是引领”

老年人始终是我国的一大财富,敬老助老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报告关注老年人合法权益,会同住房城乡建设发布典型案例,明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规则,兼顾左邻右舍、楼上楼下不同利益,引导互谅互让,携手解决老年人上下楼梯难题。用法律引领社会风尚,保障老年人的社会生活。

5.“孩子虽在校,家长也有责,校园安全,须共同守护”

学生的在校安全一直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点,孩子在校期间受伤后,家长和学校常因归责争议对簿公堂。但是,作为孩子的家长,好家风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必要的,学校无法规制学生在校的所有行为。报告明确学校的教育管理责任和救助义务,强调家长和学校的联合教育,例如,学生校内“抽凳子”玩闹受伤,学校强调学生守则,老师经常提醒,已充分尽职,法院判决由“闯祸”孩子家长承担赔偿责任。

法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关苏恒分享学习感悟:

微信图片_20240401093730.png

责任编辑:刘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暂无评论
    为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法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继续推出“学习两会青年声”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