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维矩阵”党建工作机制 推动测绘学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一、背景情况
测绘学院现有16个党支部,覆盖全院各系室、科研团队与专业,党员人数共计266人,其中学生党员214人,占比达80.5%,积极分子241人,发展对象8人,学生向党组织靠拢比例达70%。近年来,随着学院整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党建模式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原有的党员发展推荐机制存在主观因素偏重问题,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造成评价失衡,影响发展对象选拔公信力;二是党建与业务融合深度不足,部分教师党支部在科研平台建设、跨学科协作中未能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三是学生党员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倾向,基层活动与专业特色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参与度分层明显。针对以上问题,测绘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在原有党建工作体系上进一步构建“四维矩阵”党建工作机制,形成覆盖全部师生党员的立体化党建网络,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四维矩阵”党建工作机制即是在测绘学院现有的党建工作模式和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学院党委引领学院政治生态建设,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科学创新研究和学院基层治理等四个维度再组织、再建构学院党建工作队伍、项目、机制和管理体系,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学院业务工作。
二、主要做法(一)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战斗堡垒作用
测绘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坚持以学院党委引领学院政治生态建设为核心,从制度设计层面着手出台相关规定,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特点,整合党组织先锋力量和优势科研资源,构建“四维矩阵”党建工作机制;在执行层面依托分党校、教师发展分中心、学生党务中心、党政办公室实施一系列项目和活动,提升党建工作实效,设立了十一个党员示范岗,横跨行政、科研、教学、实践多个层次搭建育人平台,带动实现党建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领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引领高质量科学创新研究、引领学院基层治理的发展目标,探索党建最后一公里的实践途径。
在坚持“项目制驱动、扁平化运行,数字化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院自主开发的“智慧测绘”平台这一有利条件,将传统的层级式管理转化为可视化、可溯源的数字化治理,直接负责“四维矩阵”机制下项目的审核、发布、考核环节,减少中间层级带来的资源消耗、时间浪费和信息损失,使得党建活动过程切实可控、参与真实可信、结果扎实可靠,成为推动学院党建发展的“红色引擎”。
(二)实施项目制驱动,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为更好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测绘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以实施项目制驱动为抓手,本支部首先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和工作侧重点形成一批有特色、能落地、见实效的项目,并通过院级项目实施管理主体运营项目,鼓励党员和积极分子踊跃参与,根据项目实施结果调整未来项目的立项、发布、实施过程,实现正向反馈循环。在此期间,组织方还会对参与者在项目或活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该分数可作为党员申请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激励广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项目制驱动实施以来,我院已制定了《“党员师生共上一堂课”实施方案》,完成了四讲的交流研讨、“培元讲堂”,实现了所有师生党员全覆盖;今年来,联合各党支部共同开展了6次主题党日活动,参与师生党员200多人次,师生党员参与力度明显提升。
同时,测绘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主动创造条件,打破专业、行政、系室的壁垒,结合“支部建在科研平台上”这一有利条件,实现基层党组织、研究团队、实体科研平台“三位一体”,在此基础上搭建学院内部科研共享平台和跨学院学科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学生党务中心,为师生之间建立更加顺畅的沟通桥梁,结合挑战杯、鲁班杯、创新学分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自发形成更多生动实践,探索项目制驱动背景下的学生培养新模式。为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我院师生组成实践团队,运用测绘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讲好中轴线建筑遗产故事,依托学术成果举办多场学术研讨,在实践中培育新时代创新型测绘人才。
(三)建立量化考核机制,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满足新时代党员发展工作的政治要求与育人使命,本支部在深入调研学生党员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发展对象遴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协助学院党委制定《测绘学院关于推荐发展对象的工作细则(暂行)》,以制度形式规范化党员发展流程、标准,着力破解“重投票结果轻过程考察”、“重政治表态轻日常表现”等现实难题,通过制度创新将政治标准具象化为可量化、可比较的指标体系,推动党员发展工作从经验判断向科学评价转变。
针对传统推荐机制中存在的评价维度单一、主观因素偏重等问题,建立量化考核机制,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价,量化考核综合得分作为党员发展的重要依据。在指标权重配置上,学院着重选拔品学兼优的发展对象。评分由辅导员评分(占比10%)、党支部评分(占比20%)、矩阵式党建活动评分(占比30%)、候选人自身学业成绩(占比40%)四部分构成,分别对候选人的日常生活表现、党的生活表现、党建活动表现和学业表现进行评价。这种结构化赋分方式既坚守政治标准的首要地位,又充分尊重测绘学科重实践、强应用的培养规律,使发展对象选拔真正成为检验育人成效的重要标尺。
(四)实现“四方联动”,推动学院党建模式创新
基于“四维矩阵”党建工作机制,测绘工程系教工党支部推动基层党建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形成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聚合效应,实现党建工作教育、师生、学生、考核“四方联动”。教育联动聚焦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深度融合,将测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嵌入活动体系与实践环节,高质量完成三会一课、党员基本培训、党纪学习等工作,依托分党校开展跨支部书记党课培训交流;师生联动着眼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共建过程,以师带生、以生促师,推动专业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科创、组织生活中协同发力,促进思想引领与学术指导同频共振;学生联动激活基层学生党支部内生动力,构建跨年级、跨专业的“代际传承”,通过高年级带低年级、博士生联硕士生的“传帮带”机制,在联合科研、社会实践等场景中锤炼党员先锋意识;考核联动建立党员发展量化评价机制,指标权重更加科学化,彰显品学兼优育人成效。四方面机制环环相扣,教育联动夯实思想根基,师生联动贯通育人链条,学生联动激发组织活力,考核联动保障发展质量,形成“目标共定、资源共用、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党建生态,为新时代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创新路径。
三、经验启示
测绘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在基层党建实践中形成的“四维矩阵”党建工作机制,为破解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难题提供了四点启示。
第一、政治核心领导全局。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测绘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形成了学院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上下联动的制度化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建与学院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第二、制度创新直击痛点。针对党员发展量化评价不足问题,测绘学院教工党支部创新构建四维量化考核体系,将主观评价转化为量化指标,建立覆盖日常表现、组织生活、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框架,有效提高党员发展质效。
第三、数字赋能贯穿全程。依托“智慧测绘”平台推动党建流程数字化重构,实现项目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这一探索验证了扁平化运行机制在压缩管理层级、提升工作效率方面的优势,推动党建工作从“粗放管理”迈向“精细治理”。
第四、融合路径扎根学科。测绘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以“项目制驱动”为抓手,将基层党组织嵌入科创、实践、教学等多场景,形成“党建+业务”深度互嵌模式。通过师生联动科研团队、学生跨年级“传帮带”等机制,探索党建与学科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四、结语
测绘工程系教工党支部通过“四维矩阵”机制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学科突破、业务反哺党建创新”的良性生态。未来将进一步完善相应机制,推动测绘学科的进步,为培养新时代测绘人才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