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内蒙古生态保育质量评价与重点区域识别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生态工程教研所党支部战金艳教授指导的本科生科研团队,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即本基项目),在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专项经费支持下,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多种遥感数据,综合考虑了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胁迫四项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与NDVI、LAI、GPP 三项绿度指标,构建了“健康-绿度”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生态系统健康-绿度"综合评估体系,实现了对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生态系统的分级评估,并识别了内蒙古的沙漠区、农牧交错带等生态保育重点区域。该研究能够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保育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由李天麒、陈攀宇、林佳怡3名本科生组成的攻关小组,历时7个月完成了生态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分区、分单元建成了2022年覆盖内蒙古全境的生态系统健康与绿度指标数据库。团队采用的经纬度统计识别方法,显著提高了重点区域的识别精度。项目成员表示:"通过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我们不仅掌握了地理数据分析与绘图的基本技能,更深刻理解了科技服务国家生态战略的使命担当。”目前,团队基于识别的重点区域,正在进一步分析并探索基于自然的生态系统管理优化路径。
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2月发表于国际期刊《Land》(Li, T.; Chen, P.; Lin, J.; Wu, Q.; Zhang, H.; Zhan, J. Quality Assess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Key Areas for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rojects in Inner Mongolia. Land 2025, 14, 438. https://doi.org/10.3390/land14030438)。
团队成员:
李天麒,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2022级本科生,主要负责生态系统健康与绿度指标数据库的构建、报告撰写、工作组织等工作。
陈攀宇,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2022级本科生,主要负责重点区域识别的方法学构建、程序运行等工作。
林佳怡,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2023级本科生,主要负责论文的初步撰写,并参与生态系统健康与绿度指标数据库的构建等工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