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智库赋能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025-07-01 14:56:00 曹雯萱 肖欣如 王苗亦 唐祎繁 王嘉琪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生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研究生学习科研充分结合,立足支部各党员的研究方向、依托各科研平台,以“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力打造学习研究型硕博党支部。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等有关课题研究,自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支部多次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先进党支部、京师先锋党支部等荣誉称号。2024年以来,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名单。

开展示范创建以来,支部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的通知》安排,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围绕严格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支部工作方法、丰富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服务重大项目能力等进行探索,形成好机制好经验。在乡村振兴方面有突出表现,支部9名党员参与撰写的9篇乡村振兴相关咨政报告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批示、采纳或采用(其中4篇获得中央有关决策部门采用);在《红旗文稿》《光明网》等权威媒体发表多篇理论文章;1名党员独立主持未来产业相关项目1项、参与支持新材料方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2名党员获得多项专利授权,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化“三学协同”机制,以理论铸魂育人筑牢思想根基

创新“第一议题+研究特色”双轨学习机制,实现政治理论与专业研究深度融合。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要论述与经典著作相结合,将政策文本纳入理论学习清单,每周开展理论学习。落实“党建导师+理论导师”双导师制,由著名“三农”研究专家、“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教授担任支部理论学习导师,指导支部建立“经典文献研读+政策文本解构”双轨学习机制,双周开展乡村振兴前沿研讨会。协办“北京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大讲堂”系列讲座,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委领导和“三农”领域专家进行乡村振兴前沿理论热点阐释和政策热点解读,多维赋能支部理论建设。截至目前成功举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形式与任务”“乡村振兴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战略和国际视角的乡村振兴思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理论与实践”“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强国和未来农业发展”等5期专题讲座,覆盖师生超1000人次。

支部坚持把实践学习作为思政育人的重要环节,以思政引领实践育人,探索形成了以“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精准助力思政”为特征的“红色+、乡村+、思政+”党建育人模式,助力培养时代新人。依托校内外红色教育资源,打造“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系列党建品牌活动,组织前往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陕西延安等地参加“红船精神照亮梦想,实践担当铸就未来”“弘扬延安精神 加强作风建设”“弘扬抗战精神 激发使命担当”学习实践活动,用好红色资源,夯实研究生理想信念之基与精神动力之源。2024年下半年,支部原副书记、组织委员、2022级硕士生李璐,2022级硕士生陈睿颖同志赴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开展实习,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乡村发展政策研究、项目调研及基层实践工作,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长成才。

支部积极开展校内外理论联学和支部共建活动。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举办的“构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新范式”“百廿征程传薪火,强农兴农作先锋”“铸魂育人担使命,专业报国启新程”“红旌工程骨干培训暨全国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交流”党建思政论坛。积极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学工部“两联两创”项目,与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联合立项“产治融合.振兴共擎”项目,立足各自专业优势,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等理论共学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强根基,践行八项规定树新风”等红色参观活动,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新文化街社区党委、大兴区榆垡镇东麻各庄村党支部等基层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开展“石榴花开金融街,籽籽同心共繁荣”“星火相传.共话峥嵘-庆‘七一’主题活动”“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东麻各庄实践”等红色“1+1+1”系列活动。

二、党建引领科研创新,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先锋堡垒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全面擘画农业农村现代化蓝图的关键阶段,支部成员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踊跃投身乡村振兴学术研究。研究主题广泛且深刻,涵盖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的传承弘扬与时代价值挖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系统性研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等,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支部党员深入农村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获取了大量鲜活、真实、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将研究报告写在祖国乡村振兴的广袤大地上。开展示范创建以来,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支持下,支部党员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托里县、柯坪县、皮山县,云南省腾冲市、姚安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土默特右旗和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赛罕区,陕西省神木市、榆阳区、富平县山西省娄烦县、浑源县、云州区河南省兰考县,甘肃省渭源县,河北省阜平县、昌黎县,吉林省双辽市、辉南县,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区、昌平区、密云区、延庆区等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研究报告写在祖国大地上。比如,组织前往河北省昌黎县靖安镇南街村开展党建座谈,撰写的关于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咨政报告获得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采用;2025年春季学期,组织前往北京市4区14村开展乡村建设调研,参与撰写的4篇咨政报告已提交至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为撰写北京市“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关规划提供支撑。在支部理论导师的带领下,支部党员先后赴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参加国际减贫交流活动。

在支部理论导师张琦教授的带领下,我支部党员陈睿颖、宋毅先后赴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参加国际减贫交流活动,深入调研全球减贫实践,分享中国乡村振兴经验,展现青年党员的全球视野与责任担当。

三、智库赋能战略建言,以咨政成果践行使命担当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支持下,支部党员参与撰写的咨政报告曾多次获得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2024年开展样板支部创建以来,支部9名党员参与撰写的9项咨政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批示、采用、采纳,其中4篇更是获得中央有关决策部门采用,这标志着支部党员的研究成果已上升至国家决策参考层面,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参与支部理论导师张琦教授课题组课题研究时,支部书记、2023级博士生鲁煜晨参与撰写的1项咨政报告获得中央有关决策部门采纳;支部2022级博士生宋志杰参与撰写的3咨政报告获得中央有关决策部门采纳;支部2022级博士生宋志杰、2022级博士生王一凡参与撰写的1项相关咨政报告获得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采用;支部2022级博士生宋志杰、2022级博士生王一凡、2023级博士生许传通参与撰写的1项相关咨政报告获得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肯定性批示;支部书记、2023级博士生鲁煜晨、支部副书记、2023级硕士生杨晨鹭、2022级硕士生陈睿颖参与撰写的1项相关咨政报告获得农业农村部乡村建设司相关领导肯定性批示;支部书记、2023级博士研究生鲁煜晨参与撰写的1项相关咨政报告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资政报告征集活动”优秀成果奖,有关建议被采用;支部书记、2023级博士生鲁煜晨、支部副书记、2023级硕士生杨晨鹭参与撰写的1项相关咨政报告获得农业农村部内部刊物采用支部2024级博士生赵紫杉、2023级硕士生陈文盈、2023级硕士生宋毅参与撰写的1项咨政报告获得农业农村部领导肯定性批示

支部党员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学习,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与党的战略部署,聚焦乡村振兴、绿色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撰写出一系列兼具思想深度、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相继发表在《红旗文稿》《人民论坛·学术前沿》“光明网”等权威期刊媒体上,彰显了党员队伍深厚的理论素养与卓越的学术能力。开展样板支部创建以来,支部党员发表的CSSCI、SSCI期刊论文已超过20篇。比如,支部2022级博士生党员王一凡,在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杂志社主管主办的、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综合性政治理论期刊《红旗文稿》上发表题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文章,在光明网理论频道发布《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文章。支部书记鲁煜晨在《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改革》等CSSCI期刊围绕农业新质生产力、城乡融合两大主题发表5篇学术文章。

支部成员积极参与绿色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贡献。其中,支部党员独立主持1项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托的未来产业创新孵化项目,支持1项新材料方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这不仅是对其个人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体现,更是支部在区域创新合作与战略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开展示范创建以来,支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基层党建任务,支部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召开支委会26次,举办各类党员集体活动74次,新发展党员7人、转正9人、培养积极分子13人。支部2024年、2025年连续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先锋党支部”集体荣誉,育人成效突出,支部书记鲁煜晨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支部组织委员姬向利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先锋党员”称号,支部预备党员唐祎繁、宋毅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三好学生”,支部预备党员陈文盈、金鹏羽获得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

综上所述,开展示范创建以来,通过“三位一体”工作法的实施,开展示范创建以来,党支部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用在民族复兴中”的党建科研深度融合目标。面向未来,支部将继续围绕严格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支部工作方法、丰富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服务重大项目能力等进行探索,形成好机制好经验,体现红色师范“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担当,辐射带动全国研究生党支部互学互鉴、全面进步,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杨晨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生党支部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中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