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筑根基 产教融合促发展—— 北石化制药系党支部“强国行”助力京津冀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全面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建设“质量强国”的背景下,北京市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调要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产业领先发展。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主动融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和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近年来,制药系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京津冀生物医药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打造优秀制药工程师培养高地。2024年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入选首批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近年来,党支部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以校企联建筑牢实践育人根基;以产教融合铸造教育服务品牌;以科创领航赋能医药产业发展;以科教融汇淬炼医药产业人才。以扎实行动奋力答好“教育强国,高校教师党支部何为”重要课题。
一、党建引领,校企联建强根基
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校企党建联建,通过联建凝聚合作发展共识,夯实产学研合作基础。一年来,先后与三元基因、九州通科技孵化器、锦蓝基因等企业党支部开展联学联建,共同开展党建经验交流、政策理论宣讲、专题党课讲授等活动28次,辐射支部教师、学生和企业党员共计300人次。以党建联建为“红色纽带”,有力推动制药系与中检院、同仁堂、昭衍生物等20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持续深化“五联行动”,党支部书记、支委引领带动支部5人先后赴亦庄科创局、大兴科委、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等部门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开展实践调研,与地方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建立“1+3”校企联动机制,每学期每1名支部教师走访3家企业,推动校企经常性交流联动。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加深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上的相互了解与高度认同,有力推动了校企双方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首都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图1. 制药系党支部组织多项校企党建联建系列活动
二、教育服务,产教融合铸品牌
聚焦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药系党支部积极发挥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经验和资源优势,服务京津冀教育事业发展需求。近年来,党支部着力建设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学院,2021年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年获评“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2024年学校与天津科技大学、石家庄学院及共建企业签署了《京津冀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联盟协议》,积极打造“生物医药@京津冀”教育服务品牌。
图2. 学校签署京津冀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联盟协议
为了更好的构建“共建共享”、“交叉融合”的交流平台,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制药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于2022年获批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邀请教育专家和行业领军人物分享教学经验和前沿动态,深入开展集体备课等教学研讨活动6场,参与教师超1000人次,助力制药专业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支部紧跟AI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加设3门人工智能类课程,其中“AI+生物医药”典型应用案例成功入选北京市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平台。为了满足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对高端工匠人才的需求,2024年党支部积极响应大兴区总工会号召,申报并获批了大兴工匠学院,探索创新工匠人才培养模式,为生物医药行业产业人才提供培训教育。育人育苗,积极携手中学教育开展科教活动,为清华附中大兴学校、兴华中学、延庆一中等学校超300名中学生进行大健康科普讲座和科学实验室介绍。
图3. 支部党员在大学课堂为中学生进行医药大健康科普讲座
三、科创领航,区域赋能助发展
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瞄准首都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需求,以交叉学科建设破解“卡脖子”难题,以有组织科研服务区域强链补链。支部党员围绕生物药物工艺链上的关键难题,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集中在药物智能制造、濒危中药成分的合成生物学、大分子药物关键工艺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近五年,制药系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各类企业开发项目100余项,累计经费2000余万。例如支部党员张荣月团队实现亲和纯化介质国产化替代,打破进口垄断,开发出新型乳制品层析介质制备技术,获2024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创新一等奖;支部党员郭晓燕团队攻克诊断干片技术获得河北省揭榜挂帅项目;支委居瑞军团队与大兴区安定镇政府共建大兴桑叶资源开发基地,研发出健康产品桑叶片,并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其特色技术2024年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支部党员王敏团队首次阐明了NDP-甘露庚糖跨界免疫激动机制,为研究其在不同生命体中的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2024年党支部牵头申报并获批北京市“医药化工与装备”新兴交叉学科平台。
图4. 2024年支部党员获得2项行业协会学术奖励
图5. 支部党员王敏在《Science》发表高水平论文
四、实践淬炼,科教融汇育英才
党支部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瞄准京南生物医药产业布局,持续推进学科专业转型和资源配置,逐步建成了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分析本科专业群及生物与医药专硕点,覆盖药物研发产业全链条。党支部牵头构建了“3+1”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学生为期1年企业学习,通过校企联合组建“党员导师团”,共同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学生实践覆盖率100%。创建“六共同”育人机制,即共建基地、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同实施和共享成果,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党支部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程思政隐形育人功能,4门专业核心课程获批北京市及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近年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制药系累计182名本科生荣获各类竞赛省部级以上奖励101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专利5项,软著2项。近两年毕业生进入中检院、同仁堂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学生占比超过60%。企业反馈入职适应周期缩短80%,薪资水平较同类院校高10%,充分彰显了制药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竞争力方面的卓越成效。
图6. 制药系学生实习得到企业专版介绍和认可
图7. 制药系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
未来,制药系党支部将继续围绕首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深化“五联行动”,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跑出加速度,为京津冀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