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制药系党支部参加经管学院“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10-27 12:38:24

为进一步响应北京市 “大健康” 产业高质量发展号召,全力推进我校立足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聚焦产业民生推进研发创新与技术转化。2025 年 10 月 21 日,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召开 “大健康” 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调研研讨会。科技处副处长王国洪教授;新材料与化工学院制药系党支部书记温振国教授协同8位科研团队的骨干党员;经管学院李海萍教授协同会计系、信息管理系、工商管理系、商务经济系等10位相关科研团队人员共同参会。


会上,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经管学院院长李海萍教授首先做联合调研项目背景介绍。她指出,全球医药需求扩大,北京优化服务促产业发展。结合北京市社科联、哲学社科办围绕 “大健康” 产业的定向约稿要求,调研需重点聚焦医药研发数字化转型、中医药创新与产业化、“药食同源” 产业融合、医药产业营商环境优化、民生导向的中医药研发、健康数据资产价值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升级七大核心领域。通过提前谋划、主动对接,既争取获得相关部门认可,更助力挖掘北京市社科类课题选题,将产业研究主动权握在手中。


                    研究基地负责人、经管学院院长李海萍教授发言

新材料与化工学院制药系党支部书记温振国教授带领制药系党支部成员,围绕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痛点展开分享。他提到,党员教师们在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中药现代化领域已有扎实积累,如天然产物提取、智能药物递送技术等,可协助对接药企与产业园区资源,但当前面临 “中药成本计量模糊”“高端辅料依赖进口” 等行业难题。以磷酸氢钙为例,指出国内虽有厂家能生产该辅料,但因质量稳定性不足、企业更换辅料需重新完成漫长验证与申报,多数药企仍倾向选择德国、日本进口产品,建议将 “高端辅料国产替代路径” 纳入调研,结合团队结晶改造技术经验提供解决方案;另有支部成员结合药物递送研究,提议从中医药中提取活性成分,开发其在老年痴呆等神经性疾病治疗中的新应用,为中医药创新与产业化提供新视角。此外,支部党员还提到已建立多种慢性病快速检测方法,可实现血糖等指标居家监测,但现有可穿戴设备指标覆盖少、数据链条未通,期待与经管团队协同解决;同时指出我国天然产物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建议调研中医药标准化与药食同源产品创新,加强中药科普。


                              党支部书记温振国教授发言


                                 团队人员发言讨论

经管学院科研团队分别从大数据管理、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角度,建议将健康数据资产授权运营、安全治理纳入调研范畴,尤其关注医院沉淀数据的资产化路径,需重点研究突破。可结合财务审计优势,协助医院设计医保支付改革下的成本控制方案,借鉴台湾地区按病种付费经验平衡控费与诊疗质量;还关注到国家集采致药企研发投入不足,建议调研其对北京研发型药企的影响,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经管学院科研团队人员发言讨论

会议明确研究团队结对子与工作开展安排。经协商,双方组建跨学科调研团队,成员涵盖经管学院会计、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教师,以及制药工程系在生物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制备等领域的专家。团队将按 “调研设计 — 企业走访 — 报告撰写 — 课题申报” 四步推进。后续依托成果申报北京市科研课题、企业横向课题及医药会计学会交叉课题,推动医院与高校数据共享、联合攻关。


                            科技处副处长王国洪教授讲话

科技处副处长王国洪教授对此次跨院合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次研讨 “精准对接了技术研发痛点与政策服务优势”—— 经管学院的政策研究、数据分析能力,与生物医药团队的技术支撑、产业资源优势形成 “理论 + 实践” 的强大合力。他建议后续加强与北京市相关部门、在京药企及医院的联动,确保调研成果既具学术价值,更能为企业解难题、为政策提参考。

此次研讨会不仅明确了调研方向与合作模式,更搭建了跨学科协作平台。未来,北京现代产业新区发展研究基地将持续推动双方深度合作,力争形成一批可落地、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为北京 “大健康” 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责任编辑:温振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响应北京市 “大健康” 产业高质量发展号召,聚焦产业民生推进研发创新与技术转化,经管学院与制药系进行专项研讨。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