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推进体卫融合,科研教学并重

2022-11-04 10:03:37 黄鹏 李娅楠

运动康复教研室党支部作为样板党支部,将党支部建设与科研、教学工作相结合,建设成果如下:

一、支部党员教师白震民参与慕课项目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强调要在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卫融合、促进体旅融合三个方面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体育+医疗卫生即体卫融合,将是未来疾病防控的又一个趋势。

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样板党支部运动康复教研室党支部积极落实体卫融合、武医合作,支部白震民老师与校内老师共同合作制作“二十四式太极拳”慕课。

“二十四式太极拳”在线课程由北京体育大学宗维洁副教授、白震民副教授主讲,结合中医健身养生机理,从动作运动原理、分解示范、动作要领、运动轨迹、内在功法、易犯错误、全套演示等方面对二十四式太极拳进行全面展示教学,是学习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师益友。太极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中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以及养生学的集合体,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足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先锋和代表。目前,该课程已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正式开课。该课程是传统运动康复在体卫融合、健康身心、养生防疫中的实践探索。

白1.jpg

白震民老师授课(一)

白2.jpg

白震民老师授课(二)

运动康复教研室党支部白震民老师承担太极拳健身机制的理论教学部分,目前第5次开课正在进行中,累计13万余人已经参加课程学习。

该课程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白3.png

获奖证书

二、支部教师钱菁华牵头项目在2022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中获批

我院运动康复教研室党支部钱菁华教授牵头的“体卫融合背景下康复物理治疗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开展的2022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中获批。

钱2.png

该项目是为了满足健康中国战略对高水平体卫融合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当前缺少“既懂体育运动,又懂医学原理的复合型人才”的现状,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和体育高校康复相关专业为研究对象,围绕“医学+体育”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对标国际物理治疗教育标准,结合北京体育大学在体卫融合人才培养方面具备的实施基础与优势,从“健康为中心”视角研究我国康复物理治疗人才培养模式,夯实重医强体的课程基础,明确专业教学体系设置,推动“医学+体育”课程体系持续优化,重点建设优质课程共享资源群,共享体卫融合人才培养理念与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因此,促进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体卫融合发展,实现以健康素养引领主动健康方式转变需要更为多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途径。然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途径是新时代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引导本科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措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培养体系的研究,能够更有效地推进体卫融合理论、实践创新,推动运动促进健康工程实施,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风险、运动伤病和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全民健康、科学健身等智慧数据平台,从而促进运动康复的发展,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将体育与医学更好地融合,需要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运动康复教研室党支部的老师们正积极探索人才、科技、实践等重点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推进“体卫融合”发展,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三、支部党员教师栾烁发表SCI文章

运动康复教研室党支部按照“走好党建和科研融合之路”的思路,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科研项目,支部党员教师峦烁老师以一作发表SCI文章“The Combined Use of Platelet-Rich Plasma Clot Releasate and Allogeneic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scue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

栾.pn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伍少玲主任医师团队在国际知名干细胞领域学术期刊Stem Cells International(5年影响因子:5.632)发表了题为 “The Combined Use of Platelet-Rich Plasma Clot Releasate and Allogeneic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scue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干细胞注射局部注射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策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为该研究的唯一完成单位,汪衍雪(伍少玲主任医师的博士研究生)、栾烁(马超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为共同第一作者,马超教授和伍少玲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巩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将体育与医学更好地融合,需要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党支部将教学和科研部分的建设成果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