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体育与艺术交融,名师大讲堂|钟秉枢教授:《女排精神与排球文化中的党建力量》
“书香学院”是 中国排球运动学院自成立以来师生文化传承和科研创新活动的载体;“体育与艺术的碰撞”主题活动涵盖体育科技、文化交流、美学美育等不同领域的内容,使学生在价值引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得以提升,深受学校师生的喜爱。
2024年11月14日19:00,由中国排球运动学院主办的名师大讲堂在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楼214教室成功举办。中国排球运动学院教师与博士联合党支部为本次论坛邀请到钟秉枢教授为全体师生做《从女排精神看排球文化》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校男排代表队成员王绪麒主持,中国排球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赵冰出席,中国排球运动学院师生参与。
本次受邀的嘉宾是钟秉枢教授。钟秉枢,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期间体育决策咨询专家、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国际排联11级教练、中国国家级排球裁判员、中国排球超级联赛技术代表。曾任首都体育学院校长、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备战东京集运会国家排球队复合型科医团队负责人、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国家女排备战2022年世界锦标赛亚运会科研保障团队负责人、北京体育大学男排主教练、女排希望队教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钟秉枢教授围绕从女排精神看排球文化这一主题,按照排球事业孕育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根植排球文化这一逻辑进行讲解,重点强调女排精神六大莫基文化,即真实的身体文化、独特的项目文化、超越的争胜文化、创新的团队文化、坚实的制度文化、传承的精神文化,并就排球事业发展给出建设性思路。
钟秉枢教授在讲座开始即指出女排精神代表着时代精神,钟秉枢教授列举1981年中国队获世界杯参赛权,北大学生自发游行减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口号,中国女排五连冠,2016年奥运女排夺冠等等排球事业的时代发展史,印证女排精神的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这一观点,的确,排球事业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女排的辉煌成就,孕育了独特的“女排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竞技体育上,更是一种超越比赛本身的文化现象。
女排精神奠基于真实的身体文化,女排队员们在日常训练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无论是在体能、技术还是战术上的训练都极其严格。这种高强度的身体训练不仅提升了她们的身体素质,还锤炼了她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正是这种对训练的极致追求,为女排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女排精神英基于独特的项目文化,排球运动有其特定的技术特点和战术要求,这种独特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还包括对排球运动的深刻理解和对女排精神的深度挖掘。女排精神强调在团队内部和外部展现出多样性和尊重,通过包容性促进和谐与进步。
女排精神奠基于超越的争胜文化,中国女排始终以赢得比赛为目标,无论面对多强大的对手,都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的态度,激励着无数观众和支持者;女排精神奠基于创新的团队文化,团队内部鼓励创新思维,不断尝试新的训练方法和技术改进,以适应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开放、包容的工作环境,让每位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女排精神莫基于坚实的制度文化:举国体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运动员选拔、培训、管理和退役安置机制,确保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使团队能够集中精力应对外部挑战:女排精神奠基于传承的精神文化,老一代女排运动员的奋斗经历和成功经验被年轻一代所继承,形成了一种代际相传的精神纽带。老一代教练员的执教风格代代相传,形成了冠军执教作风。这六大文化基石不仅是中国女排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其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中国女排独特的团队形象和精神风貌。它不仅激励着排球队员们在赛场上奋勇向前,也成为了广大民众克服困难、追求梦想的精神动力。此外,女排精神还促进了排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这项运动,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讲座最后,钟秉枢教授从女排精神、排球文化、排球事业三者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等方面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小结,并呼吁同学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传承体育的争胜文化,勇于拼搏,追求卓越。
钟秉枢教授用质朴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讲解风格,点燃同学们的求知热情。在报告结束后,同学们踊跃向钟教授提问问题,钟教授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感谢钟秉枢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这一场精彩的竞技体育学术盛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