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政——系列讲座第三讲:译者的人文素养与翻译教育

2022-03-04 14:39:30

2019年为进一步丰富我院学生的思政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515 日下午,我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人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封一函教授为我院学生做“译者的人文素养与翻译教育”主题讲座。这是“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思政课堂与学术系列讲座之第三讲,由仵胜奇书记主持。学生兼职辅导员吴越、学院 2017 级、2018MTI 研究生和 2018 级预科生全体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2.jpg

封教授从纽马克的翻译思想谈起,认为翻译过程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及价值观念。封教授引用《论语·为政篇》中“君子不器”一语,说明“译者不器”的内涵。他认为, 对于译者来说,译者的翻译方法、翻译技巧固然重要,但是译者的价值观念更为重要。对于经验丰富的译者来说,在翻译实践中,翻译方法已经虚化,表达原文本传达的思想则成为译者关注的重点。而译者本人的价值取向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翻译的效果。封教授以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长篇小说“Das Parfum”几个不同中文译本为例,阐述了译者价值取向的重要性。封教授通过大量译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人讲话、政府工作报告等,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重价值担当。

封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启迪深刻,处处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在场学生聚精会神。在讲座结尾,封教授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同学们珍惜青春时光,认真读书,勤于思考,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培养人文素养,做新时代的有志青年。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责任编辑:李莉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工作室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人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封一函教授为我院学生做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