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京举办“缅怀吴宪先生创建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100周年”纪念活动中,强伯勤院士概括总结了吴宪教授主要科学成就:
1、创建的血液分析体系方法,奠定了现代临床血液化学分析的基础。
1919年,吴宪先生在哈佛大学医学院Otto Folin教授实验室当博士生期间的研究内容为基础,在JBC杂志上和导师Folin教授联名发表了《血液分析系统》的论文,方法被命名为“Folin-Wu Methods”,成为了临床血液化学分析的基础,是临床生物化学发展的里程碑。自1919年之后的几十年,在世界上许多实验室和医院都将“福林-吴方法”作为血液分析的标准程序,其血糖测定的方法被国际上沿用长达70年。
(上图为1919年吴宪在哈佛医学院的博士论文《A system of blood analysis》)
2、率先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理论。
吴宪提出的蛋白质变性理论得到以后更多实验结果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溶液性质测定等实验的支持。为蛋白质大分子高级结构研究写下有价值的一页。
(上图为1931年吴宪发表《Studies on Denaturation of Proteins》)
3、重视营养学研究,1929年发表了中国第一本专著----《营养学原理》。
吴宪他们在1938年首次制订出《中国民众最低限度之营养需求》的标准。试图从当时农业的实际出发,改善国民膳食构成,提高营养水平,增强健康与体质。
(上图为吴宪先生发表《遗传环境与生理的平均》摘要)
4、吴宪教授在免疫化学、氨基酸代谢和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等方面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纪念吴宪教授以及他在中国开创的生物化学事业,1983年夫人严彩韵带领其家属包括长子吴瑞教授商议在协和生化学系建立“吴宪生物化学教授基金”,以表彰在协和医学院为生物化学做成绩的教授,鼓励参加国际的学术交流,“吴宪生物化学教授基金”于1987年正式实施,每次资助一位教授,一期为三年。先后有潘华珍、沈羽非、王琳芳、强伯勤、刘德培、沈岩等教授获此奖励。
(上图为1987年吴宪家人在哈佛医学院吴宪纪念室内合影(左4是吴严彩韵,其后是吴瑞))
为在协和建立对吴宪教授永久性的纪念方式,吴宪夫人严彩韵和其家属吴瑞教授同意生化系建议,在吴宪教授诞辰100周年之际,在生化学系建立吴宪生化图书室(Hsien Wu Memorial library)。由吴宪-吴瑞基金拨专款,每年订购生物化学相关的国际前沿学术期刊。
(上图为1993年建立吴宪生物化学图书室)
吴瑞教授是吴宪的长子。1928年在北京出生,1949年初随全家赴美。1980年3月他应北大化学系主任孙亦樑教授邀请,陪同母亲和亲属回祖国访问。孙教授期望吴瑞教授继承吴宪遗愿,为中国人才培养做点事情。之后,吴瑞在李政道教授1980年启动”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的启发下,与我国政府联系,促成“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的诞生(CUSBEA)。1982年派出第一批,到1989年止,共选拔422名中国优秀青年赴美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为国家培养了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代高级人才。
为传承和发扬吴宪教授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生物化学系在每年新学期开始,举办新生和新职工的入系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介绍学系历史,传授吴宪教授毕生致力于生物化学研究的科学贡献与治学精神。
2008年吴瑞教授去世后,在院校、所院的大力支持下,生物化学系以多种方式连续组织“吴宪吴瑞教授国际学术大会”,在交流医学前沿科学进展的同时,传扬吴宪教授与吴瑞教授的治学精神,他们的家属也每次派代表参加活动。
(上图为从2011年举办第一届“吴宪吴瑞教授国际学术大会”)
最后强伯勤院士和大家一起回忆吴宪教授的四位老同事刘思职、张昌颖、周启源、刘培楠教授联名在《生理科学进展》发表纪念吴宪教授逝世20周年文章中的一段话:“吴宪教授是一位卓越的生物科学家和营养学家,是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创始人。论贡献,他在临床化学、蛋白质化学和营养学诸领域都是先驱,都有重要创建和著名论著。论治学,他毕生致力科学研究,孜孜不倦;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识见精邃,行文审慎,立论精湛。”这是对吴宪教授的高度评价。我们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学习吴宪教授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以及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传承发扬,不断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