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心之地”到“人民城市”——建党百年之际回看上海解放

2021-05-29 15:39:40 新华网 曹钰晗

1949年5月25日凌晨,南京路永安公司顶楼绮云阁上,刚刚升挂红旗的旗杆,被国民党残兵乱枪射断。地下党员乐俊炎当即攀上楼阁,用皮带将自己和旗杆绑在一起,腾出两手,再度挂上红旗。

中国共产党用28年时间,让上海回到人民怀抱;72年间,又把一个满目疮痍的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上海大厦矗立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登上18层观景露台,浦江风情尽收眼底。

72年前,这里叫“百老汇大厦”。解放上海战役中,国民党守军据此负隅顽抗,解放军宁肯牺牲生命,也放弃重炮轰击,因为“这些高楼大厦,马上就要回到人民手中,一定要保全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从旧区改造到绿地建设,从就业保障到教育均等……上海一直倾力打造这样一个人民城市: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上海解放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天上国民党飞机狂轰滥炸,城里匪特猖獗,流民遍地,盗抢高发,物价飞涨,加上国民党败逃前大规模掠夺和劫运,当时上海煤存量只够用一个星期,棉花和粮食连一个月都支撑不了,全市私营工厂,开工户数只占1/4……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民怨沸腾。中国共产党怎么接收上海?又如何管好这样一个环境复杂,政治、经济、社会各种风险和危险交织的大城市?胜利之师露宿街头,已成为经典的历史画面。记者看到当年入城部队随身携带的小册子《城市常识》,处处强调纪律,细致到进民居时要敲门或按电铃,下雨天先在门外擦掉鞋底上的泥水……

众所周知,上海解放后中国共产党打了一场“经济战线的淮海战役”,但艰巨斗争,远远不止经济战线。刘统说,上海解放后,遇到很多新问题,“党的干部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比如,鉴于当时上海治安恶劣,搜捕盗匪的同时,人民政府开展户口清查,通过校正、增补、实时记录,上海逐步建立起全新的而且严密、完整的户口管理体制,为新中国的社会治理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回望百年,上海有两次历史性的转型:第一次是1949年共产党解放上海,从不会到会,从接管到创新,在上海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管理制度和城市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到新中国的建设管理。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改革开放的全面起飞,上海承担使命,先行先试,从土地批租到引进外资再到全面开放,向全世界展开胸怀,人才汇聚,万商云集,迎来了又一次腾飞。

上海正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历经疫情考验,今年1至4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数、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三增长”,这里仍是国际资本纷至沓来的“定锚地”。

不久前,原创红色戏剧《辅德里》感动无数年轻观众,编剧吴冰曾想构建惊险剧情,用紧张感把年轻人“拴住”,但她深入了解当年蔡和森、向警予、张人亚等一群与她同龄的年轻共产党员的故事后,《辅德里》定位为非虚构戏剧,“真实的故事,比虚构的更传奇和动人。”辅德里是中共二大会址,2公里外,是中共一大会址;再向西约800米,是老渔阳里,《新青年》编辑部;近在咫尺,是新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近年来,上海经过多轮考证普查,已确认红色遗迹遗址和纪念设施612处。“七一”来临之前,红色景点成为上海的“网红打卡地”,参观者以年轻人居多,静心感悟先烈的奋斗历程和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刘一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共产党用28年时间,让上海回到人民怀抱;72年间,又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