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教师党支部带领学生赴解放纪念馆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活动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教师党支部,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的创新模式。2025年5月17日设计学教师党支部带领学生赴解放纪念馆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大思政课”实践活动。

红色场馆:沉浸式学习的生动课堂
解放纪念馆作为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场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踏入解放纪念馆,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被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所吸引。讲解员生动的讲解,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跃然眼前,从战略部署到浴血奋战,从军民鱼水情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每一个细节都深深触动着在场师生的心灵。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高雪晴学生感慨道,“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比书本上的文字更能震撼人心。”
思政教育与专业融合:设计学的独特视角
作为设计学专业的师生,他们不仅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还带着专业的视角来参与这次“大思政课”。在参观过程中,陶海鹰教授结合展品,现场为学生讲解设计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从视觉传达、空间设计等专业角度分析纪念馆的展陈设计,探讨如何通过艺术手段更好地展现历史、传递精神。学生们认真聆听,不时驻足记录,在历史与艺术的交融中,深化了对专业的理解和对思政教育的感悟。
“设计不仅仅是形式的创造,更是思想的传递。”设计学教师党支部书记刘秀伟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能够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培养他们用设计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实践教学:从课堂到现场的延伸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围绕 “红色记忆与设计创新” 主题展开研讨交流。教师党支部书记刘秀伟教授强调:“我们设计学专业有着独特的表达优势,要将红色文化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创作出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让红色精神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此次“大思政课”实践活动是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学教师党支部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的重要举措。通过将课堂从教室搬到红色场馆,学生们在实地参观中获得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我们走出校园,走进历史,真正感受到了思政教育的魅力。”梁小锦同学在活动结束后说道,“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思想上的成长。”
传承红色基因:设计学的使命与担当
北京印刷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通过此次“大思政课”实践活动,设计学教师党支部希望学生们能够将红色基因融入设计创作中,用设计作品讲好红色故事,让 “大思政课” 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传播红色文化的生动载体。
“设计学专业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责任。”王喆老师强调,“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责任感,让他们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能够用专业技能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此次解放纪念馆之行,通过沉浸式的红色教育,引导师生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发挥设计学专业优势,以艺术创作赋能思政教育。由此可见,此次“大思政课”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政教育,更是一场专业与思政相融合的实践探索,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设计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