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号下午,第九期“医心向党——品读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在医学院三楼党建教育活动中心成功举办。本期红色经典书籍推荐人——护理12313团支部刘星,为大家推荐了红色经典《狂人日记》。
QQ截图20240429194118.png
推荐人刘星说:在《狂人日记》中,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暗示性、象征性的人物形象。
小说也通过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保守的传统文化。“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我也未必没有吃过妹子的肉”,这是狂人对自我的评价和反思,也是自己对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小说的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在狂人看来,现实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现代文学家茅盾是这样评价《狂人日记》的:“这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狂人日记》的世界,去体会和感悟那个时代的变迁。
QQ截图20240429194131.png
护理12313团支部 任亚兰听后感悟到: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在作品中,他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和隐喻,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多的亮点。比如说,“狂人”这个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征,他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也是封建社会的反抗者。通过这种象征手法,鲁迅先生不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力量和价值。
QQ截图20240429194253.pn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