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默默无闻无所图,织就锦绣暖人间。”
——张桂仙
弹指一挥间,三十三年的青春韶华在指缝间悄然流逝,三十三年间,张桂仙老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甘当一位拓荒者,在保山学院音乐教育这块无垠的园地里,她辛勤耕耘,将一颗滚烫执着的心献给了学生,捧给了教育,用汗水播种着希望,用赤忱浇灌着教坛,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痴心不移——衣带渐宽终不悔
1988年,带着金色的梦幻,张桂仙老师从云南艺术学院毕业,来到保山学院,任教于学校音乐学院。为使自己快速融入教师角色,她一心扑在教学上。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注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了解学生的动态,关心爱护家庭有困难的同学,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学生。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的教育功底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执教那天起,张桂仙老师就坚持着对教学艺术的追求和对教学方法的钻研。通过不断潜心研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张老师被推选参加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又于2004年参加基础教育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学习,至今仍是我校的骨干教师之一。一灯如豆,四壁青辉,身在校园,胸怀大爱。张桂仙老师安于三尺讲台,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在事业追求中体现着自我的人生价值,使她的教育生涯熠熠生辉。
爱人育心——春风化雨细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相信孩子、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而张桂仙老师正是秉承着这种理念准确定位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认真做好立德树人的模范榜样。她认为,教师是个职业活、更是良心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是理智和心灵的交融。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张老师总结道:对待学生要在思想上正面引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在学习上要因材施教,做学生的有心人;在生活上要热忱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与此同时,张桂仙老师也注重自己与同事、师生之间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在课余时间里,她常常深入到许多年轻教师的课堂之中,指导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问题并给出建议,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与工作心得细心传授。她认为年轻教师不仅是学院教学工作的后备军,也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和坚实后盾,而在课堂之上,张老师也以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美好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着每一个学生。她说:“教师工作就是一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积极排解职业倦怠,充分体现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积极传播正能量,传播真善美,使学生发现爱、相信爱、学会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使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知荣明耻的人,一个明德尚美、遵纪守法的人。”爱一朵花就陪它绽放,对于殷殷守护的园丁老师来说,纸上心田的耕耘,也需春日点种,夏日锄禾,浇水除虫,晨昏不舍,寒来暑往,秋日收获……这种守护,也不失为一种力量,一种无尽的包容与期待,是深沉无比的。
潜心教研——教育奉献结硕果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张桂仙老师的职业教育生涯创造了属于她的精彩。她曾在2005年远赴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曾获得“云南省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二、三届云南省“聂耳杯”教师基本功技能比赛等省、市、校级各种奖励20余项。参加省级教学质量工程一项,主持校级质量工程一项。在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歌曲10余首,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一套。与此同时,张老师从教多年来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学生更是在各种省市级比赛中荣获优异成绩。因为艰苦,所以精彩,尽管一路走来充满了诸多磨难与艰苦,但她一直在忙碌中进取,在困难中咬牙坚持,最终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张桂仙老师,在三尺讲台,站出了创新教学的身姿;在实践第一线,站出了学术攻关的硕果;而在前行的路途上,她站成了为学生指引方向的坚定灯塔。
供稿 保山学院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