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木立信增活力 清廉干事创伟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党员干部更好地担当作为
当前,高校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及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进高校党员干部更好地担当作为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与担当作为的辩证关系
高校党员干部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行为准则,更是责任与使命的深刻体现,是新时代坚守初心、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高校党员干部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不仅能改进工作作风,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育人质量,从而更好地担当起为党育才的责任;同时,高校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也能够推动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和执行,通过贯彻八项规定精神,高校党员干部能够树立务实、清廉、高效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赢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担当作为则能够进一步巩固这种形象,形成良性循环,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目标。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与担当作为是内在统一的,而非彼此对立。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为担当作为提供了极大的底气与正能量,为了工作和工作目标的实现,在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的前提下,出现一些探索性失误或非主观原因的过失可以得到宽容和理解。同时,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也为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提供了基本保障,使党员干部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担当作为。
二、推动高校党员干部更好地担当作为的具体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高校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领导头脑,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思想上更加自觉,行动上更加坚定,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
但也有一些高校党员干部在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与担当作为之间徘徊不前,这往往源于他们对二者的片面理解。有的党员干部错误地将贯彻八项规定精神视为因循守旧,把对待工作中的挑战、遇到师生员工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主动、不作为视为明智之举;而有的党员干部则将当作为曲解为主观臆断,从而违反了八项规定精神。但一些地区、一些高校、一些党员干部有时处理不好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与担当作为之间的关系,不同程度地存在担当作为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敢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为此,应在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实践中更好地推动高校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具体途径有以下方面:
一是深入领悟践行八项规定精神,做到政治担当。高校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践行八项规定精神,深刻领悟八项规定精神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到用脑、用心、用情、践行。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推进高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体现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把深化维护情感、提高维护本领、践行维护实践作为高校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首要标准,做到心灵上的认同、行动上的自觉,站在“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切实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
二是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做到科学担当。高校现有的党员干部考核机制总体是好的,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要定期研讨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存在的不足并随着时代要求不断加以改进,要完善高校对党员干部考评年度打分考核以及评奖评优办法,完善党员干部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细则,扩大工作业绩中担当作为的权重比例。要强化考核结果的分析运用,进一步把党员干部贯彻八项规定精神、担当作为的实绩进一步运用到党员干部的评奖评优、提拔任用之中。要完善相关法规,对有的党员干部怕担当、少担当、避担当、不担当、乱担当等行为要严肃处理。要强化对党员干部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分析,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的科学担当。
三是完善党员干部各类决策机制,做到有责担当。高校党员干部在不同岗位都拥有一定的权力,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也是一份责任,高校党员干部在履行这个权力时要慎重,无论是发表意见、作出表态、投出一票都应认真思考,是否符合党和人民的期盼、是否公平公正、是否有利于推动工作等。要改变有的党员干部缺乏主见、缺乏思考、模棱两可地发表意见等不担当现象。因此,要完善各类决策机制,高校党员干部在决策时,除法规中要求的无记名投票外,尽可能采取有记名表决方式,对赞成、反对的意见都要记录在案,这样可以进一步促使党员干部在各类决策中更加负责地行使权力,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的有责担当。
四是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养机制,做到善于担当。加强教育培训是发挥党员干部科学担当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能力水平。要完善高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特别是要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切实做到分类实施、精准施策,要把那些在高校担当作为、成效显著的党员干部请到现场教学、言传身教,避免清一色的专家培训。要完善高校党员干部培训的考核方式,适当增加现场解说、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和担当作为的案例分析等内容;要进一步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结构,持续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把政治坚定、在基层一线和到困难艰苦地区培养锻炼的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担当能力。要完善激励担当作为的制度,完善可操作性的容错纠错机制,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员干部善于担当。(作者:姚跃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统战工作研究分会监事,曾任安徽省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