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输出滨职职教方案
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输出滨职职教方案
——滨州职业学院海洋学院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双百计划”申报
近日,滨州职业学院海洋学院锚定“一带一路”职教国际化方向,以特色骨干专业——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为核心,全力冲刺第二批“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双百计划”项目申报,并在全国40余家申报单位的同台竞技中,高标准完成立项答辩;答辩结束后,为进一步夯实项目建设基础、深化海工职教改革,学院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简短考察研学,对标行业前沿技术为职业教育“出海”路径优化补充动能。充分彰显了国家“双高计划”院校精准对接海洋强国战略与山东海洋强省建设需求、推动职教国际化发展的责任担当。
一、硬核实力托举:产业国际规划三维筑基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院校,滨州职业学院海洋学院深耕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此次申报立足自身产业对接优势与国际合作基础,精准锚定东南亚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彰显了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产业升级的责任担当。学院依托张志平技能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优势,深度对接中集来福士等行业龙头企业,精准把握海工装备智能化建造、绿色低碳、深远海作业能力提升的产业趋势,明确了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为项目申报筑牢产业对接根基。
在国际合作基础上,学院已形成“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特色模式,打造了滨州职业学院-马来西亚-班・墨学院(中广电)“职教出海”标杆项目,与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开展本科层次专业衔接合作,牵头开发越南航海技术4级、航海工程4级职业标准,双语课程上线智慧职教国际版,多次海外员工培训,为项目建设积累了成熟的国际化办学经验。
此次申报中,学院聚焦“标准互认、协同创新、生态构建”核心目标,规划建设海外培训中心、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一坊三中心”,开发国际精品课程、海外职业标准、“中文+”教材等资源,设计“基础夯实 - 能力深化 - 智能升级”递进式“语言 + 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面向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培育兼具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海工装备技术人才。同时,学院构建了校领导牵头的组织保障体系,配套完善的项目管理、质量管控、经费保障制度,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二、对标研学补能:先进技术助力项目优化
为进一步深化“双百计划”项目,答辩结束后,学院团队专程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考察研学。浙江大华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与海工装备智能化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为学院优化项目方案、升级专业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在企业技术负责人带领下,团队重点聚焦三大核心技术应用:一是数字孪生技术在工业设备运维中的实践,其对海工装备全生命周期模拟的技术逻辑,可直接用于升级学院海工装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提升实训场景的真实性与复杂度;二是AI视觉检测系统在产品质量管控中的应用,为学院开发“海工装备智能检测”课程模块、培养学员质量意识提供技术范本;三是物联网平台在远程设备监控中的落地案例,其跨地域数据传输与分析技术,可融入“中文 + 海工装备远程运维”培训内容,助力东南亚学员掌握智能化技能。
交流中,双方围绕“技术赋能海工职教”展开深度探讨:浙江大华技术专家详细介绍了数字孪生教学资源开发逻辑、AI检测技术实训模块应用场景,以及智慧港口、海洋监测领域的典型项目案例;学院团队结合“双百计划”项目需求,重点咨询了技术资源与教学场景的适配路径、实训模块的可迁移性等关键问题,为后续优化“双百计划”培训课程储备了前沿产业素材。

三、聚力前行担当:双线成果书写职教使命
此次“竞逐双百 + 对标研学”的双线行动,是滨州职业学院海洋学院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与内涵式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学院将以此次经历为契机,一方面吸收评审专家建议,持续优化“双百计划”项目方案,推动海工装备技术专业标准、课程资源、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输出;另一方面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先进性与适配性。
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党建红”引领“海洋蓝”,深耕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力争将“双百计划”项目打造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标杆,为沿线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海洋强国与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贡献滨职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