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协同合力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当下,党建联建作为加强党组织间协同联动的创新模式,正成为激活基层党建活力、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党组织打破行政壁垒与条块分割,以共同目标为纽带,以优势互补为基础,通过多元协作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让鲜红的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党建联建的核心在于“联”,关键在于“建”。从实践来看,各地党组织积极探索联建路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协作模式。有的以地域为单位,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结对子”,通过共过组织生活、共解群众难题,将“单位党建”“社区党建”拧成“区域党建”的一股绳。比如,某街道党工委联合辖区内机关、企业、学校等20余家单位党组织,组建“党建联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养老服务短缺”等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机关党组织协调资源规划停车位,企业党组织捐赠养老服务设备,学校党组织组织志愿者开展老年课堂,原本困扰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在多方联动中得到有效化解。这种“组织共建+问题共解”的模式,让党组织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作战”,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有的以行业为纽带,推动产业链上的党组织“手拉手”,将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在某工业园区,党工委牵头园内上下游企业党组织成立“产业链党建联盟”,通过开展“党员技术攻关小组”“红色车间对标赛”等活动,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一家配件生产企业党组织与整机制造企业党组织结对后,党员骨干共同攻克技术瓶颈,不仅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还带动园区整体产能提升15%。党建联建在这里成为打破企业竞争壁垒、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红色引擎”,让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还有的以项目为载体,推动跨区域党组织“肩并肩”,在重大任务中锤炼党性、凝聚合力。面对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攻坚任务,多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组织沿线党组织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让党员在项目一线亮身份、作贡献。某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中,沿岸3个乡镇党委联合成立“护河党建联盟”,党员带头参与河道清淤、污染源排查,同时联合环保部门党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发动群众共同守护绿水青山。项目推进过程中,联合党支部既发挥了协调各方的作用,又通过实地践行为党员搭建了“学思践悟”的平台,让党建工作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彰显价值。
党建联建的深入推进,不仅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在社区,“联建单位党员下沉网格”成为常态,从协助核酸检测到调解邻里纠纷,党员身影活跃在民生服务最前沿;在农村,“村企联建”让企业资源流向田间地头,光伏电站、特色种植基地等项目带动村民增收,“党建+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在机关,“支部联基层”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调研,把群众诉求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实践证明,党建联建不是简单的“物理组合”,而是党组织间的“化学反应”。它以共同的政治信仰为根基,以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为目标,通过制度机制的完善,让不同党组织在协作中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履职能力。未来,随着党建联建模式的不断成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将持续增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让党建工作真正成为引领发展、服务民生的“红色灯塔”。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