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筑牢坚强战斗堡垒谱写高校青春新篇

2025-11-12 19:51:20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筑牢思想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政治建设是党支部的灵魂,决定着高校党建的方向与成效。在多元文化交织的校园里,党支部必须坚守政治阵地,引导青年党员明辨是非、坚定立场。

强化理论武装是首要任务。高校党支部应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日常功课,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让理论学习活起来。可以创新学习模式,编印理论资料、制作电子学习包,让党的创新理论触手可及;还能利用校园广播、公众号开设“理论微课堂”,用青年喜闻乐见的语言解读核心要义,推动理论学习往心里走,让抽象的理论变成可感知、能吸收的知识养分。

严明纪律规矩是重要保障。青年党员正处于成长关键期,更要知敬畏、守底线。党支部要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学习,让纪律意识深入人心。引导党员在日常学习科研中坚守原则,不触碰纪律红线,将“学纪于心、守纪于行”的态度融入一言一行,展现新时代青年党员的过硬政治本色。

二、强基固本筑堡垒,激活组织活力

组织建设是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力量。高校党支部要适应校园发展新形势,打造充满活力的战斗集体。

优化组织设置才能实现全面覆盖。针对高校学科交叉、社团活跃的特点,党支部可以灵活设置在科研团队、社团组织甚至宿舍楼宇中。通过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实施分层分类的建设工程,将青年党员紧密凝聚成目标一致、行动协同的集体,让“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党组织”的理念落地生根,让党的旗帜在校园每个角落飘扬。

建强骨干队伍发挥头雁效应。党支部的战斗力,关键看带头人。高校应选拔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青年党员担任支部委员,打造“书记带头、委员协同、党员争先”的良好格局。同时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上引导、学业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党员,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不断增强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队伍的内在活力。

三、融合赋能显担当,服务发展大局

高校党支部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育人和服务国家的实绩上。必须坚决打破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推动党建工作与校园发展各方面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党建与科研育人深度融合。高校党员师生应树立“科研报国”的初心,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方向聚焦国家需求,用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可以组建“党员科研先锋队”,在实验室攻关、科创比赛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师生投身创新创造,让青春在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科技进步中闪光。

党建与服务师生紧密结合。党支部要始终扎根校园、贴近师生,当好连接组织与群众的“连心桥”。可以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素养培训,主动倾听师生诉求,积极解决大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只有让党建工作接“地气”、暖“人心”,才能真正凝聚起师生的磅礴力量。

党建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在校园治理中,党支部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可以推动党员参与宿舍管理、学风建设、校园安全等工作,设立“党员先锋岗”,以党员的模范行为带动广大同学共同进步;还可以探索“师生支部联建”等模式,促进不同群体间的交流协作,有效提升校园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四、青春建功新时代,谱写奋斗篇章

高校青年党员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党员在新时代勇担使命、建功立业。从实验室里的日夜钻研到校园内外的志愿服务,从应对突发挑战时的挺身而出到深入基层一线的实践奉献,青年党员的身影应当活跃在每一个需要担当的地方。

许多高校党支部通过系统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心怀家国、本领过硬的“强国青年”——有的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用专业所长助力重点领域发展;有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理论宣讲、实践服务,把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这些生动实践,彰显了高校党支部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也展现了青年党员的时代风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高校党支部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持续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青年党员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梁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组织强化、融合赋能三方面,阐述高校党支部建设路径,彰显青年党员担当,为高校党建助力民族复兴注入青春力量。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