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教学案例分享

2020-06-20 11:15:03 牛丽丽
             

“专题十七 建设美丽中国”线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专题十七建设美丽中国”对应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中第十章第五节的内容。教学计划2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专题内容学习,使青年学生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部署和目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

能力目标:通过本专题内容学习,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分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专题内容学习,培养新时代青年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性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是从理论上讲清楚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确保到 2035 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是回答如何建设好美丽中国的问题。最新的探索成果要及时进入课堂,但要避免知识碎片化。该领域目标与现实有不小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回避问题,但要正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充满自信。

教学准备——课前确保“四个到位”

(一)教学资源准备到位

           
1

           

(1)以超星学习通慕课资源为主,以自录课视频、网络短视频为补充。选择超星学习通平台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老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资源中的“11.19—11.21”三个部分作为本专题的主要教学视频。主要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三个方面概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原则、目标、要求和措施。

1.png

(2)采用EV录屏软件自录视频,提前上传“超星云盘”,在课上进行播放。充分发挥自录视频能够同时播放PPT和教师语音讲解的独特优势。主要补充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提出的新论断:新时代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六大内容和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

2.png

(3)适时引用网络视频资源,使政策解读、案例讲解更直观、更生动。

3.png


(二)教学技术支撑到位

         
2

         

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主,以微信群为辅,以QQ群为备选。

(1)以超星学习通为主平台。充分利用其签到、选人、抢答、词云、评分、讨论、测验、作业、统计、直播等功能,确保线上教学效果。

4.png

(2)以微信群为辅助,组建班级负责人微信群,及时发布课程变动信息、比赛报名表、视频会议通知等相关事项。

5.png

(3)以QQ群为备选平台,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无法正常使用时,及时启用。确保线上课程正常进行。

6.png

(三)预习资料准备到位

         
3

         

以教材+课件+文献资料的模式,为学生打造重点突出、方便快捷的线上预习平台。

(1)提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放电子版教材,了解“建设美丽中国”专题的知识体系。

(2)提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放学习参考课件,了解“建设美丽中国”专题的框架。

(3)提前推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注重体现文献的权威性、时效性,辅助学生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实质。

拓展资源:

资源1.习近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 20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资源2: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求是》2019 年第 3 期

资源3:习近平:《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在二〇一九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二〇一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北京)

资源4: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20期


           

(四)行政监控手段到位

         
4

         

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上课通知,于课前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签到,对没有及时签到的同学,联系班级负责人、辅导员,了解学生缺勤原因,全程监控学生学习动态。

9.png

教学展示环节

0           1          
新课导入

提问: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二者如何取舍?

选项A: 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

选项B: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选项C: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0.png

通过问卷统计数据调查,可以初步掌握学生到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问题的认知程度。以便于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展开教学活动。

播放网络视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而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专题十七建设美丽中国”。

11.png

02
教与学:问题链+慕课+自录课+网络视频
环节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提出问题: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请你谈谈如何做到既顺应人民群众蓝天的期盼,又保障北方群众取暖过冬等基本的民生?

12.png

13.png

通过此问题引发学生对生产与生态如何共生的思考,进而引出第一个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观看慕课:学习超星学习通中“11.1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任务点。主要讲授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观看自录课:主要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提出的新论断:新时代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六大内容和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原则。

观看网络视频:《习近平讲故事:右玉精神》《绿色传奇--塞罕坝》

14.png

通过观看视频,充分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讲解分析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自然。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 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原则,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环节二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提出问题:“法律,能不能管住滥食的嘴?”

15.png

16.png

以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野生动物为切入点,引发如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相关问题的思考。进而引出第二个内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观看慕课:学习超星学习通中“11.21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点主要讲授通过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方式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讲解分析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是一场包括发展方式、治理体系、思维观念等在内的深刻变革。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部署,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体系。

环节三
建设美丽中国

观看自录课:“从荀子生态哲学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看中国古代怎么搞环保?”主要讲授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优化国土开发,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生态制度”的核心理念,是对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开源节流,谨其时禁,王法赋政”在理论上的继承、升华和光大。

17.png

通过对中国古代环保问题的回顾,引发今天如何形成人与自然发展的新格局的思考。进而引入第三个内容“建设美丽中国”。

观看慕课:学习超星学习通中“11.20形成人与自然发展新格局”任务点。主要讲授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观看网络视频:“地球一小时”

提出问题:自然如此慷慨,我们当何回应?

18.png

19.png

观看自录课:“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从自我做起”。主要讲授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

观看慕课:学习超星学习通中“11.20形成人与自然发展新格局”任务点。主要讲授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讲解分析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教学效果跟踪问效

1、课后答疑

在线教学模式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做课后答疑,能够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学生的问题,要细致生动的回答,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20.png

2、上传笔记

由于线上教学任课教师随堂监控存在一定盲区,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实时动态,可将布置随堂笔记任务,作为监控学生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手段。

21.png

通过检查学生上传的笔记,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听课状态较好。


3、课后小测

测验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传统手段,在线上教学模式中,仍可作为辅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效、弥补知识盲点的有效手段。

22.png

调查问卷:垃圾分类知多少?

23.png

24.png

从课后小测、及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是环保意识融入生活方面有待提高。

课后反思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成为师生教与学的首选方式。通过此次网络教学的组织实施,深感“线上”与“线下”教学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所谓“教无定法”,应两相结合,博采众长,不拘泥于形式,以实际的教学效果作为检验教学实施的唯一标准。

     

“线上教学”之得:一是信息化手段为教学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运用词云等工具筛选汇总学生关注点,运用“饼形图”对课前测验结果、问卷调查结果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教学实施过程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二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了有效提升。基于在线教学的互动活动,学生能够更真实的表达想法,参与式学习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同。三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平台。线上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网、腾讯会议,钉钉、腾讯课堂、微信等,各平台均有各自优势,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课选择适合的平台。

     

“线上教学”之失:一是无法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二是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缺失,无法及时得到反馈,这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5.png

26.png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




责任编辑:刘国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专题十七建设美丽中国。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系统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部署和目标。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