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援疆路上的长师人】从春城到雪都——一名英语实习教师的支教日记

发布时间:2025-11-04 08:54:33

【援疆路上的长师人】从春城到雪都——一名英语实习教师的支教日记

2022级英本一班 肖洁

从长春到阿勒泰有3700多公里的距离,这不只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一段关于教育初心与青春成长的旅程。她带着理想和行囊,把课堂的种子播撒在天山脚下的风里,在牛羊成群的牧场、升旗的操场,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收获了一堂堂最真切的“大思政课”。


一、奔赴:

从“东北春城”到“金山银水”

——牛羊马群里的第一课  

飞机穿越云层,我抵达阿勒泰。羊群、草原、村庄……一路的风景像电影一样展开。那一刻,我明白,自己要教的不只是26个字母,而是为孩子们翻开望向世界的窗口。

8月28日12:20,C3U6575航班在薄雾中降落在阿勒泰雪都机场。舷窗推开,天山的雪线像一条银边嵌在湛蓝的天幕上,空气清冽得带着松脂的甜味。我提着23公斤重的支教行囊——里面装着我的衣物、书本、生活用品,也装着对未来4个月未知的生活的期望。  

出了机场,接我的线车已等在路边。司机师傅是纯正的新疆人,卷舌音里带着奶茶的醇厚:“小老师,去哈巴河要翻三座山,今天让你看看真正的‘转场’。”汽车驶上G217国道,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眼前的风景却像IMAX电影般铺展:第一幕——戈壁。黑灰色的砾石滩上突然涌出一大片棉花云,那是800只阿勒泰大尾羊,屁股一颠一颠,像谁在沙盘上撒了一把会跳的珍珠。第二幕——草原。车过途中的河谷,两匹枣红马带着一匹奶驼色的小马驹,沿着不知其名的河流狂奔,鬃毛被阳光点燃,像流动的火焰。第三幕——村庄。白墙红顶的牧民定居点旁,骆驼昂首穿过柏油路,司机停车礼让,司机师傅笑着说:“在这里,牛羊马是主角,我们是过客。” 

67404352-7fb4-467f-ac6c-4be0149ada41

我举起手机想拍照,却迟迟按不下快门——镜头框不住那种辽阔,也装不下我当时的战栗:原来“课本里的新疆”一下子变成了眼前的实景、变成了耳边的风声、变成了鼻尖的草香。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要教的不仅是 26 个字母,更是把这一切“翻译”成孩子们望向世界的窗口。  

下午16:10,汽车拐进哈巴河县城,天际一抹玫瑰色落在白沙山上,像谁给巍峨的阿尔泰披了一条纱丽。我暗暗把这一路牛羊马群当成支教前的“第一课”:学会敬畏,学会谦逊,学会用孩子的眼睛重新打量世界

640

二、启航:

同一面国旗,同一首歌

——边境线上的“大思政课”

640 (1)

在边陲小学的开学典礼上,孩子们用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齐声喊出“我爱你,中国!”。不同的语言汇成一条大河,让我深刻体会到:爱国不是口号,而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共同心声。

9月1日下午17:30,开学典礼前一小时,我跟随德育校长王洁老师熟悉流程。操场不大,却容纳了一千多名学生——哈萨克、维吾尔、回、汉,4个民族像4种颜色拼成一幅巨大的“马赛克”。孩子们穿着熨得板板正正的校服,红领巾在微风里猎猎作响。  

18:30,升旗手出场。主旗手是六年级哈萨克男孩,他昂首挺胸,左手抛旗,右手敬礼,动作干净利落。国歌奏响的瞬间,整个操场像被按下同步键:一二年级的低段学生,小小的年纪唱歌都不能着调,但他们依然高亢扯着嗓子歌唱出对祖国的爱,他们的抢拍和慢拍在我眼里是如此可爱,都是在叙述自己对祖国懵懂却真挚的感情;教师队伍里,大家都庄严肃立行注目礼,老教师们挺直腰板,像戈壁滩上那棵棵不弯腰的老胡杨;年轻教师们仰起脸,目光追着国旗上升,泪珠在眼中晃,映出国旗透亮的红。  

我站在教师队伍最后一排,喉咙发紧。同一面五星红旗曾在长春师大操场上升起,今天却在3700公里外的西北边陲、在离边境线只有60公里的县城小学再次升起。歌声落罢,孩子们齐声用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回应:“我爱你,中国!”三种语言像三股清泉汇成一条大河,冲得我眼眶发热。  

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同时唱响的同一首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不同民族、不同方言、不同肤色的我们,紧紧拧成一股绳。  

典礼结束,我把这段经历在心中缩写成一句话:“原来升旗也可以如此感人!” 

640 (2)

三、感动:

第一个教师节,第一捧温暖

——11份礼物与11次心跳  

640 (3)

那一天,我收到孩子们悄悄放在桌上的礼物——没有署名,却像一颗颗心脏的共振。支教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双向的奔赴。

9月10日10:50,上课铃还没响,我先被门轴的“吱呀”声叫醒。六年级(2)班的徐子钰猫着腰钻进办公室,把一张画着鲜花的手工贺卡塞进我手里,说完“肖老师教师节快乐!”随后转身就跑,高马尾像松鼠尾巴一样消失在办公室门口。 

午休后回到办公室,看见办公桌上放了好几份礼物,没有署名,全是我边翻边猜边笑边鼻尖发酸的过程中“破案”成功的。我把它们一字排开,只占用了办公桌40厘米的长度,却像收到一颗颗心脏的共振。我努力记住他们的名字: 

“阿依达那”意为“智慧”,她也是我的课代表,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  

“巴丽娜尔”意为“月光”,她的微笑如月光般皎洁又明亮;  

“额合拉斯”意为“光明“,他的目光总是闪烁着纯净与好奇……   

我把这收到的礼物重新拢进抽屉,像收起一沓跳动的脉搏,仿佛替孩子们告诉我:支教不是单程的给予,而是双向的奔赴。那一刻,我悄悄在心里回赠他们一份更大的礼物——把“阿依达那”“巴丽娜尔”“额合拉斯”……这些闪亮的名字,一颗一颗缝进自己今后所有的教案、所有的课堂、所有走向远方的路。等我再回长春,它们会随季风北上,像阿勒泰的蒲公英,落进新的土壤,继续开花。

那一刻,我懂得了:教师节的礼物从来不是物品,而是孩子们把最纯真的心跳递到你掌心;是被需要、被喜欢、被信任的叠加,让我暗下决心——把大学四年的专业所学,化作他们能飞得更高的风。

640 (4)


四、成长:

把“教”让位给“学”

——金色印章里的磨合课

640 (5)

从一开始的紧张到渐渐熟悉,我学会用眼神代替指令,用简短句型带孩子们开口。在校长的镜头里,课堂的主角已不再是我,而是举手、回答、闪着光的孩子们。


9月11日,第三节课铃声落下,我踏进六(2)班,校长已端着手机候在后排。镜头里的我,早已褪去初来乍到时站在讲台边悄悄调整呼吸的青涩。两周的磨合,让我与孩子们的节奏终于对上拍:手势代替了生硬的指令,一个眼神就能把跑远的注意力瞬间召回;板书删繁就简,关键词像草原上的路标,三两个词就能指向远方;我把冗长句型切成“羊肉串式”短句,孩子们一边比划一边跟读,朗朗声在教室里此起彼伏。我不再用高声点名“镇压”开小差,而是沿着过道轻步游走,用距离的远近悄悄提醒——课堂的主动权,已悄悄从我的手心里转移到他们的指尖。

校长的镜头稳稳追随,不再为了“记录新教师”,而是在捕捉学生踮脚、举手、相视一笑的瞬间——那些比完美板书更动人的证据,证明我已学会把“教”让位给“学”,把话筒递到孩子掌心。照片定格的那一刻,阳光刚好穿过窗棂,落在半倾的课本与半抬的眼睛之间,像给这段磨合期盖下一枚金色印章——我在这里,终于把英语课变成了我们共同的语言。镜头留住我自信上扬的语调,也留住他们眸子里亮晶晶的“我要说”:从陌生拘谨到自在抢答,我们在彼此的坐标系里重新校准——他们教会我“放慢才能看见”,我回赠他们“抬头就能抵达”。

640 (6)


下课铃再次响起,校长收起手机,冲我竖起大拇指。我望向窗外,远处的雪山在日光下闪着银辉,像极了孩子们眼里那抹亮晶晶的光。我知道,这一刻的“金色印章”,不仅盖在照片里,更盖在我成长的年轮上——从“实习老师”到“共同语言”,我在这片北疆土地上,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习的列车才刚刚驶出站台,而阿勒泰的雪山已为我点亮前行的路标。未来的课,或许仍有磕绊,但我会记得:放慢脚步,才能看见孩子踮脚的光芒;把话筒递出去,才能听见他们“抬头就能抵达”的远方。等我带着北疆的风声回到长春,再启程去往更广阔的教育大地时,这趟支教的汽笛仍将长鸣——提醒我,教育不是灌满,而是点燃,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阿勒泰的雪山点亮了我前行的路。教育不是灌满,而是点燃。带着孩子们的笑脸和心跳,我会把这段支教的力量,继续带到更远的教育大地上。

640 (7)



责任编辑:吴殿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英语教师第一党支部教师纪羽茜指导22级英语本科专业肖洁同学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开展英语支教
    相关推荐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