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高度的政治统领
落实支部条例、 明确“三会一课” 等7项组织生活制度;细化配套文件,健全体制机制,常态化进行监督考核;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头雁 ”效应,形成“用匠心做思政,用思政育匠人”的党建品牌 。
二、有新度的组织体系
主动融入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全面参与学校“大思政 ”行动计划、“大学工”建设工程等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打破党支部组织设置体制壁垒,积极邀请校内“技能大师”“教学科研名师”及优秀学生代表等担任“党建观察员”,实现支部建设与学校发展同向同行 。
三、有深度的“党建+”工作载体
坚持“党建+课程”,以工匠精神为特色,开发《工匠精神理论与践行》线上微课,形成“必修+选修”的思政课建设格局。坚持“党建+科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主题,依托现有的“成都市工匠文化研究中心,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党建思政科研项目,每年度课题达20个 。
四、有实度的党员队伍建设
把正“入口关”,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选择思政课教师;把牢“培养关”,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定为支部“一号工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职称晋升”为抓手,发挥双带头人、名师工作室、 科研团队“传帮带” 作用,帮助教师成长;把紧“考核关”,有效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 、师德师风考核、教师年度考核等“党建+业务”双重考核标准,引导马院支部教师扮演好“党员 ”和“思政教师”双重角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